香港的經濟前景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作為細小而開放的經濟體系,香港經濟能否持續穩固復甦,還有待外圍環境進一步改善;復甦力度也取決於未來的就業和收入的情況。
這次金融海嘯,觸發了我們思考如何完善香港的金融規管制度,促進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和整體金融的穩定。
在規管投資產品的銷售方面,雷曼事件之後,我們已經分階段實施由金管局和證監會在雷曼事件的報告內作出的各項建議。
末季展開多項諮詢
為了保障投資者,我們將和證監會在本月底到第4季,推出系列諮詢文件,針對投資者作出投資決定的過程,提出連貫性的改善建議,包括是否成立投資者教育局、如何加強對投資產品與對中介機構業務操守的規管,以及應否設立金融服務調解機制。
為了完善香港保險業的監管架構,增加監管機構在運作及招聘員工的靈活性,以應付目前的規管挑戰,政府正研究設立獨立保險業監督。
我們亦藉此探討保險業規管制度需要完善的地方,擬訂成立獨立保險業監督的整體建議,並於2010年初諮詢有關持份者。
我們又建議設立保單持有人保障基金,在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不足時,加強對保單持有人的保障。我們會委聘顧問就擬議的保障基金,評估最適當的徵費率、預定的基金金額及詳細安排進行研究,並於明年諮詢有關持份者。
規管制度不可過嚴
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正在檢討存保計劃的保障範圍和金額上限,以加強保障存戶。我們的目標是在撤回政府在金融危機期間推出的百分百擔保時,推行存款保障的強化安排,讓存戶可以繼續享有更多的保障。
在證券市場規管方面,我們正研究加強股價敏感資料的披露,提高證券巿場的透明度。
在檢討及強化香港規管制度時,我們會考慮香港的獨特背景和市場需要、環球金融發展趨勢,以及國際金融機構,包括20國集團及「金融穩定委員會」的建議等。我們也會緊記,規管制度不可過分嚴苛,以免窒礙市場發展,削弱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務求在金融革新與有效監管之間取得新的平衡。
首批官債銷售理想
透過推行政府債券計劃,我們希望擴大本地債券巿場的廣度和深度。具有足夠廣度、深度和流動性的本地債券巿場,有助在銀行和股票市場以外建立另一有效的融資渠道,從而促進香港的金融穩定,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資金籌集、投資與融通平台的地位,推動經濟發展。
政府債券計劃下的首批機構債券已在9月初推出,銷售反應理想,反映出機構投資者對公債的需求殷切。
香港人民幣債券業務自2007年6月開展以來,內地金融機構已經在香港發行了9宗人民幣債券,集資額共250億元人民幣。
內地的港資銀行最近獲准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有關措施可使香港人民幣債券市場的發債體更多元化,給予投資者更多選擇。直到9月中止,已有兩家港資銀行的內地子行在港推出人民幣債券。
香港作為高度國際化、自由化和制度化的國際金融中心,就帶動內地金融機構一步步走向國際,吸引外國資金和引進金融創新,有較豐富的經驗和優勢。上海則在拉動全國資金、人才和金融機構等方面,有無可取代的地位。我深信香港和上海可各自發揮長處,為國家的金融改革作出貢獻。
香港與內地屬不同的金融體系,在內地與國際市場之間扮演�重要的融通角色。我們將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積極在互惠雙贏的原則下,發展與內地的金融合作,既配合國家整體發展的需要,又提升我們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9月16日在中國高等院校香港校友會聯合會金融協會成立周年慶典暨「經濟復甦之路」研討會致辭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