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地區經濟正處於歷來其中1個增長最迅速的時期。不過,我們同樣不會忘記經濟增長可以突然停滯不前或急劇逆轉,令各行各業深受打擊。這些事件中,最具破壞力者往往與金融拉上關係,而最近1次的經濟劇變,便是「亞洲金融危機」。
要亞洲經濟增長更上層樓,我們不應只講求維持增長速度,而必須致力提升增長的質素。亞洲區過去出現的金融危機,給我們帶來沉痛經驗,說明必須加倍注意金融這個至關重要的範疇。
正如鄧小平所言:「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我們必須致力使這個核心妥善運作,善用這核心所產生的力量;而最要緊的是,必須盡力減低金融體系再次偏離正軌的機會。
個別體系取態保守
為維持金融穩定,區內個別經濟體難免對於開放金融市場採取保守態度。假如開放步伐加快,容許更大自由度和更有效率地把資金投放於全球市場將會受益更大。我們已看見亞洲各個經濟體正在其他領域締結經濟夥伴合作關係,促進貿易一體化。相比之下,金融一體化的發展步伐都遠遠落後。
在亞洲區內推動金融一體化的好處,可謂顯而易見,包括提高金融中介服務的效率,加強金融體系的穩定程度,以及促進經濟持續繁榮。
換句話說,就是我們所期望的,整個地區取得高質素增長,即令經濟增長更上一層樓。
如果金融一體化是指透過單一貨幣或成立貨幣聯盟,把分散各處、容易受國際資金顛簸震盪的小市場聯繫起來,匯合成為足以承受波動風險的龐大而資金流動能力強的市場,那麼,金融一體化在現階段恐怕仍屬遙不可及的理念。
積極探討單一貨幣
就這方面,香港實行貨幣發行局制度差不多23年,根據我們的經驗,就貨幣政策在宗主權上作出讓步,並非什麼大不了的事。
我很高興看見亞洲區內不少大型論壇都有興趣討論這個課題,並知道亞洲開發銀行正積極成立亞洲貨幣單位的組織,致力推動這方面的研究和討論。
不過,我們毋須當下便就成立貨幣聯盟為最終目標達致共識。金融一體化尚有很多不同範疇值得我們努力推動發展。
推展這些範疇,可以帶來先前提及的一些好處,但又不致令個別經濟體必須承諾推行一些可能在政治上難以落實的措施。這些範疇包括:
首先,是為亞洲區內的金融基建建立聯網,使每天從各項貿易、投資和其他交易產生的資金,安全和高效地在不同經濟體中跨境流動;並同時方便處理甚至消除付款、交收及其他相關的風險。
採用國際最低標準
第2,是放寬對海外金融中介機構進入本地金融市場的限制。當然,規模不一定是衡量實力和承擔程度的理想指標,其他客觀的標準,例如資本充足比率,也可用以衡量金融機構的穩健程度。事實上,這類金融機構的存在,對於促進競爭一向十分重要。
第3,是劃一區內金融標準,意即採用國際最低標準,但力求達至國際間的最佳做法,而避免發展一些有別於國際標準而無可避免地被視為有所不足的地區性準則。劃一標準有助加強所有投資者,特別是亞洲投資者的信心,使來自亞洲的龐大投資資金中有更大部分願意留在區內。
第4,是加強亞洲各個經濟體的合作,發展本地金融體系。金融體系的策劃者,必須對環境瞭如指掌,方可建立最合適的金融架構;盲目沿用成熟市場的金融架構,並非正確的路向。過去兩年,亞洲債券基金推出多項不同的組成基金,就是區域合作推動債務市場發展的好例子。
推動資金跨境流動
最後,也是十分關鍵的範疇,便是推動更多資金跨境流動,對某些地區而言,即是放寬資金管制。無疑,金融開放帶來風險,但應對的方法是管理風險,而不是逃避風險。由於外匯儲備水平極高,並且仍然迅速增長,以致在處理本地金融狀況的工作造成相當的困難,因此,目前是積極推行金融開放的黃金機會。
推動亞洲金融一體化,最終會否促成亞洲單一貨幣,相信我們中不少人在有生之年也無法回答,但至少目前這議題已在廣泛討論,實在令人鼓舞。
要亞洲經濟更上層樓,我認為,應把重點放在發展的素質,以及力求均衡、穩定和持續的發展。我相信,區內若能在先前所提到的5個範疇促進金融一體化,將有助我們達到這目標。
(以上摘譯自行政長官曾蔭權4月22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06年年會午餐會上的致辭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