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香港政府新聞網
*
*
網頁指南主頁
*
* 天氣
*
* 交通情況
*
* 類別:
*
**
財經
*
*
**
教育與就業
*
*
**
社區與健康
*
*
**
環境
*
*
**
治安
*
*
**
基建與物流
*
*
**
行政與公民事務
*
*
*  政府評論
*
* 新聞焦點
*
* 都會生活
*
* 兒童天地
*
* 攝影廊
*
* 短片集
*
* 大眾心聲
*
* 施政報告
*
* 財政預算案
*
* 即日新聞稿
* 新聞稿資料庫
*
* 關於我們
*
*
*
*司法機構
*
*立法會
*
*區議會
*
*網上廣播
*
*宣傳短片
*
*政府資訊中心
*
*公共服務電子化
*


* *
English繁體簡體純文字PDARSS
官員暢談熱門話題 
*
2006年6月21日
設高層督員會  發展教育樞紐
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
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

     香港具備各種優勢發展成為亞太區的教育樞紐。我們的教育體系完備而且多元化,設有國際認可的課程和評核機制。

 

     作為中西文化的交匯點及國際城市,香港確實擁有極理想的環境和條件,為來港進修的非本地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經驗,有助他們建立與外地或國內的人際網絡。

 

     取錄更多的非本地學生,對本地學生也有很大的裨益。非本地學生能為本地大專院校締造多元的語言及文化環境,不但有助本地學生擴闊視野,還可加強他們對不同文化的認識和包容。

 

     非本地學生帶來的新思維及新觀點,亦有助啟發本地學生的創意,激勵良性競爭。與非本地學生建立友誼,也有助本地學生開拓人際網絡,有利日後個人及事業的發展。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而言,吸引非本地學生來港就讀及鼓勵他們在畢業後留港工作可擴大我們的人才庫,提升人口質素及支持香港經濟的長遠發展。

 

提高非本地生比例

  

     在2005 - 06學年,共有超過4,700名非本地學生入讀8所教資會資助的院校,佔全體學生人數6%。

 

     在不影響本地學生升學機會的大前提下,我們已逐步提高大專院校非本地學生的比例。

 

     目前所有研究院研究課程均沒有任何學額和入境限制,非本地學生可以自由來港修讀有關課程。

 

     至於其他公帑資助的課程,非本地學生佔整體公帑資助學額的比例,由1993年的2%,增至2005 - 06學年起的10%。

 

     現時內地、澳門和台灣學生也可來港修讀公帑資助的專上課程,與海外學生的安排看齊。這些措施有助鼓勵院校吸納更多優秀的非本地學生來港就讀。

 

海外內地推廣課程

 

     至於自資的專上課程,院校在收取外地學生時並無學額的限制。我們由2005 - 06學年開始,容許自資院校取錄內地、澳門和台灣學生入讀副學士或以上課程,初步限額為個別院校在上學年於同一課程實際取錄的本地學生人數的10%。

 

     同時,我們已放寬入境政策,讓非本地學生延長逗留期限,以便在港繼續進修。

 

     他們在香港完成全日制專上課程後,一般可獲批准延長逗留期限,以修讀較高程度的全日制課程。

 

     自放寬收生限額以來,院校已積極在海外及內地推廣課程,吸引非本地學生入讀。我們相信,非本地學生的比例在未來數年將持續上升。

 

     不論是開辦公帑資助或自資課程的本地院校,均十分希望政府可再進一步提高非本地學生的學額及放寬入境限制,讓更多非本地學生來港就讀。

 

     因應學額使用的情況,我們會研究應否進一步容許院校增加非本地學生的比例。基於審慎運用公共資源的原則,非本地學生入讀本地公帑資助院校,須繳付比本地學生較高的學費。

 

獎學金吸引內地生

 

     對於部分非本地學生,特別是內地的優秀學生,若他們因經濟問題而不能負擔所需的學費和生活開支,因而放棄來港讀書是相當可惜的,亦削弱了香港吸引優秀的非本地學生的能力。

 

     政府由2003 - 04學年起,提供為期3年共9,000萬元的獎學金計劃,吸引優秀的內地學生來港攻讀大學學位課程。

 

     為鼓勵社會各界投資教育及協助院校邁向國際化,我們由第2輪配對補助金計劃開始,容許院校將款項用於頒發獎學金予優秀的非本地學生。剛在6月1日推出的第3輪配對補助金計劃,亦保留了這個彈性。

 

     院校和不少商界機構和社會人士都設立了多項吸引優秀非本地學生入讀的獎學金。

 

     我們在使用公帑提供獎學金的同時,也呼籲及鼓勵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投資教育,鼓勵大眾支持捐獻文化,為非本地學生提供更多支援,以提升香港在亞太區的教育樞紐地位。

 

研究放寬兼職限制

 

     現時不少國家均容許非本地學生在當地讀書時從事兼職工作。雖然本港目前一般規定非本地學生在留港期間不得受聘,但在個別情況下,入境事務處處長可考慮容許他們從事與所修讀課程有關及僱用期較短的實習工作,以獲取相關工作經驗。本地大專院校均希望政府可放寬這些學生從事兼職工作的限制。

  

     我們將認真研究有關建議的可行性及影響,希望可以在不影響本地人士就業的前提下,在某程度上放寬非本地學生從事兼職工作的限制,以吸引更多優秀學生來港就學。

 

     宿舍生活是大專學生在課堂以外尋求全人發展的寶貴機會。有鑑於宿舍生活的教育價值,現時所有修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課程的非本地學生均可入住學生宿舍。

 

     政府將以象徵式地價把合適的土地撥予院校,並提供相當於建造工程費用75%的資助以興建院校宿舍。

 

額外提供千八宿位

 

     今年2月,我們承諾額外提供1,840個宿位以增加非本地學生入住宿舍的機會,讓他們體驗群體生活。

 

     上述的資助政策並不適用於修讀自資課程的非本地學生。他們的住宿安排,是由院校與學生自行負責。

 

     在進行專上教育界別檢討的諮詢工作時,本地院校一致認為,為吸引非本地學生(包括自資課程的學生)來港就讀,提供宿舍設施甚為重要。

 

     專上教育界別檢討督導委員會建議,政府應協助院校為修讀自資課程的非本地學生提供住宿設施。

 

     中小學界別也表示,有需要興建合適的寄宿設施,以促進學生交流活動,否則難以在香港擴大學術交流活動的規模。鑑於香港土地資源有限,我們將仔細研究建議的可行性。

 

有條件在內地發展

 

     隨�內地社會及經濟高速發展,內地學生對專上教育的需求也不斷擴大。

 

     香港的院校具備豐富的辦學經驗,而香港的學術水平亦達國際標準。香港的院校極有條件在內地,特別是珠江三角州地區,發展高等教育課程。

 

     此舉不但可提高香港作為區域教育樞紐的地位,更可為國家培育人才,及為在內地投資的港資企業提供優質的人力資源。

 

     香港學生也可考慮到內地修讀由香港院校開辦的課程,在修畢課程後獲取香港院校頒發的學歷資格,這將為香港學生提供額外的升學途徑。

  

     教統局與國家教育部在2004年簽署了備忘錄,確認兩地互認高等教育學位證書。備忘錄確認所有在內地和香港認可院校獲取學位證書的人士,可申請到對方的院校繼續升學。

 

互認機制有助合作

 

     學位互認機制有助加強內地與香港教育領域的合作,推動兩地學生的交流。

  

     教資會在2005 - 06學年設立了4,000萬元的配對資助,旨在提升院校招收非本地學生的能力,協助院校對外推廣教育服務。特區政府在海外和內地的經濟貿易辦事處,亦協力推動輸出香港的教育服務。

 

     香港貿易發展局今年1月及3月,分別參加了在吉隆坡和首爾舉行的教育展,今年9月將參加在瑞士巴塞爾舉辦的教育會議,向海外人士推廣香港優質的教育服務。

  

     特區政府將成立高層督導委員會,研究整體策略及相關措施,以發展香港成為區內教育樞紐。

 

     督導委員會由政務司司長出任主席,成員包括有關的決策局局長;並在短期內展開工作。

 

     發展香港成為區域教育樞紐,不僅切合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地位,也有助提升本地學生的見識及國際視野,鼓勵良性競爭,對提升本港人口質素及加強香港的整體競爭力尤為重要。政府當局會從多方面繼續推動這個政策目標。

 

(以上是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621日在立法會就「把香港發展成為區域教育樞紐」動議辯論致辭全文摘要)

 


返回頁頂
* *
教師陽光專線 *
*
*
* 列印
* 電郵本頁
*
*
*
相關連結
*
*
*
其他評論:
更多..
*
*
    香港品牌
*
*
*
主頁 | 財經 | 教育與就業 | 社區與健康 | 環境 | 治安
基建與物流 | 行政與公民事務
政府評論 | 新聞焦點 | 都會生活 | 兒童天地 | 攝影廊 | 短片集
大眾心聲 | 施政報告 | 財政預算案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重要聲明
Internet Explorer 5.0/ Netscape 6.0 或以上版本瀏覽可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