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經濟正面對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峻的金融危機,歐美等地政府採取非常的手段穩定市場,在這非常時期,採取非常手段既可以理解,也是必須的。
國際社會已有共識,對國際金融制度進行檢討和改革,避免嚴重的金融危機重演。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亦會作出檢討,優化監管機制。
但國際社會對市場經濟仍是持肯定的態度,在上月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領導人會議,各經濟領導人就一致認為要盡快完成世貿多哈回合談判,促進市場開放和自由貿易,防止保護主義升溫。
政府一直在經濟運作上扮演市場促進者、服務提供者和監管者的角色,在教育、房屋、醫療服務、社會保障、環境保育等領域上都可以清楚看到政府不同程度的參與。
過去數十年,政府經濟政策一向堅守「大市場、小政府」的理念。方針非常清晰。
當然,自由市場並非萬能,而干預亦不是萬惡。市場失效時需要政府介入;政府也要扮演規管角色。而且也要提供各項社會服務,包括教育、福利、醫療、房屋、治安。因為社會民生穩定,經濟才可持續增長。
拓高增值服務業
香港經濟結構的發展方向很明確,發展高增值服務業是策略定位。由於香港已是成熟的經濟體,不能以低成本去競爭。我們的優良市場制度和香港人在各領域上擁有的知識是香港相對其他城市的競爭優勢。依循競爭優勢去發展,是經濟能夠長期穩健增長的金科玉律。
政府扮演市場促進者的重要角色,藉�深化CEPA和加強在新興市場的推廣工作,為企業促進商機。當政府投資於人力資源、興建基礎設施、維持完善法制、提供方便的營商環境,市場力量會促使資源流向最有競爭力和最有前景的行業。
在過去數十年,我們的經濟結構不斷調整以適應新轉變。香港一向是外向型經濟,貿易及物流在經濟中的比重高達27%。專業和商業服務在過去幾年也穩定發展,在經濟的比重超過10%。
其他服務行業如旅遊和消費相關服務、運輸、通訊,以及個人和社區服務等,在香港的經濟都佔一定比重。雖然金融服務的比重過去數年上升很快,但只佔約16%,不論是整體規模還是相對比重,都仍然遠低於紐約及倫敦。
經濟全方位增長
從2000年到2007年,差不多所有主要服務行業都有顯著增長,反映香港經濟全方位顯著增長,而不是「獨沽一味」地靠金融業支�。
同時,這些行業也不斷走向更高增值。例如,貿易業中,全球性的採購與配送所佔比重愈來愈大;金融業中,除傳統的存貸業務及貿易融資外,高增值的資產管理及財務顧問服務等都迅速發展。
香港過去7年的生產力每年平均上升3.7%,印證香港不斷向高增值的經濟活動轉型,而我們的表現亦較很多發展水平相若的地區優勝。
在繼續發展高增值服務業的前提下,我們持開放態度,發展香港既有優勢,而又有前景的行業,從而令經濟更加多元化。在這方面,積極進行研發活動,發展創意產業,是重要策略。
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我們已劃撥了180億港元成立研究基金,以及從2009至10年度開始每年額外提供3億元以逐步增加800個研究院研究課程的公帑資助學額。
總的來說,香港應該繼續本�務實的原則和態度,應對經濟的轉變,而不應以意識型態作主導。政府全力推動香港經濟向高增值方向發展,並在CEPA框架下繼續加強與內地經濟融合,以應對全球化下的激烈競爭。
(以上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12月17日在立法會回覆馮檢基提問的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