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兩個月前就推行醫療體系的結構性改革,展開公眾諮詢,旨在令市民有更佳的醫療服務,並滿足社會大眾的期望。
醫院管理局為本港市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然而,公共醫療服務已出現嚴重的樽頸,隨�人口老化,情況只會日趨惡化。
由於生活水平提高,不少市民期望得到更切合個人需要的醫療服務,例如可自行選擇醫生、病房有更高的私隱,以及更便捷的服務。
公營醫療系統原則上,為所有市民提供相同服務;病人在公立醫院不能選擇醫生、公營醫療服務以輪候及分流方法分配、入住普通病房和需要長時間輪候服務都屬正常現象。
政府每年的公共醫療開支約380億元;然而,市民每年用於私營醫療服務的開支約達300億元,當中80億元由個人或僱主所購買的私人醫療保險支付。本港三分之一的人口,購備了醫療保險,可使用私營醫療服務。
不過,私家醫院服務收費欠缺透明度,令病人不敢隨意選擇私家醫院服務;現存私人保險也未必足以支付不確定的收費。
推醫療券錢跟病人走
因此,中產階級的病人在選擇入住公立或私家醫院時,即使輪候時間長及欠缺選擇,仍會選擇入住公立醫院,這令市民使用住院服務時,選擇入住私家醫院的不足8%。
自願醫療保險的業務性質,難免令保險公司選擇承保身體健康的人士,盡量避免發放賠償,這導致較高風險人士,尤其長者和患病人士不獲承保,也令服務提供者承受壓力,盡量減低成本,服務水準也隨之下降。
醫療體系所面對的問題,單靠投放更多金錢是不能解決。醫療體系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應付人口老化和醫療通脹的挑戰,並滿足市民對更優質服務選擇的期望。
醫療改革試圖推行整套措施,包括加強基層和預防性醫療服務、建立家庭醫生制度、為病人訂定基層醫療服務的準則、為提供家庭醫生服務的醫生進行登記,以及用醫療券形式資助病人接受家庭醫生的預防性護理。
公營服務四範疇優先
當局把公營醫療服務集中4個優先範疇,包括急症及緊急服務、低收入人士及弱勢社群、涉及高昂費用、先進科技及跨專科的治療,以及醫護專業人員培訓;因此須強化公營醫療系統作為社會安全網的作用,以及理順公立醫院的收費。
透過實行「錢跟病人走」的概念,提供第2層醫療服務。具體方法是推行不同模式的公私營協作,包括向私營界別購買服務,或以公私營協作形式興建醫院。
醫管局現正推行白內障手術試驗計劃,以及天水圍基層醫療服務試驗合作計劃,若計劃有顯著成效,當局把計劃擴展至其他範疇。
當局改變病人及醫療服務提供者的行為,使他們更重視促進健康及保健推廣的工作。除制訂服務模式和提供誘因外,我們須提供平台促進醫護專業人員的協作。
訂核證系統強化信心
由於人口持續增加及不斷老化,我們須提升醫療體系的服務容量,讓公私營醫療服務提供者互相協作,為市民提供所需的醫療服務。
我希望醫生能好好把握醫療市場擴大所帶來的機遇。雖然醫務委員會最近放寬醫生刊登廣告的規定,但我相信,好醫生毋須作任何宣傳,因為口碑是更有效的宣傳,而好的口碑來自臨�技巧和對病人的照顧。
根據全球趨勢,愈來愈多醫護服務由醫生以團體執業方式提供,醫療體系若以病人為本,醫生不可獨力行事;電子健康記錄系統的設立,可助私家醫生及其他醫護專業人員,提供更完善的連貫服務。
為加強公眾對醫院系統的信心,當局為公立和私家醫院制訂核證系統,醫務專業人員和私家醫院也參與核證。
物色土地建私家醫院
我們正研究如何促成醫院管理局和私家醫院的電子健康記錄系統互通,目標是要建立以病人為本的系統,讓「病歷跟隨病人走」。
私家醫院有需要增強其服務容量和能力,提供更多種類的臨床服務;當局正與發展局研究推行適合的政策,協助興建私家醫院,包括物色適合的土地。
我們也需與私家醫院和保險業合作;自願醫療保險保費的攀升,將很快減低市民繼續投保,以及使用私營醫療服務的意欲。
因應服務擴展,以及長者醫療服務的需求不斷上升,日後的醫療體系需要更多護士,並出現更多由護士主導的服務。護理技巧朝專科發展是大勢所趨,護士須把握轉變所帶來的機遇。
長遠訂中醫住院服務
醫療體系擴大需要更多專職醫療人員,我們預期各類醫療專業人員,以協作形式提供以病人為本的醫療服務。
部分專職醫療人員期望其專業地位得到法定認可,當局計劃下屆立法會任期內,檢討輔助醫療業管理局的架構、組成及運作。
中醫的地位在明年年初推行的長者醫療券試驗計劃中獲得確認,當局也承諾在每區開設公營中醫診所,培訓中醫和協助發展「循證醫學」的中醫藥。
當局未來進一步推動中西醫協作,並探討如何協助推動中醫藥研究;長遠目標是制訂提供中醫住院服務的方法。
方案取決社會價值觀
醫療改革的關鍵是如何為醫療體系作出結構上的轉變,使其可持續發展,應付因人口老化及醫療費用上升所帶來的挑戰,達到社會對提升醫療服務質素的期望。
然而,在現行的財政安排下,資源日見緊絀,我們應如何確保市民有能力負擔醫療服務?面對有起伏的經濟周期,我們又如何確保穩健的融資系統?
我們提出醫療融資,希望解決問題;至於屬意哪種融資方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市民的社會價值觀。
醫療體系內的專職醫療人員是否團結,以及有面對改革的準備。基層醫療服務及服務市場改革措施,可確保市民獲得質素更好的服務;有持續性的融資制度也容許服務,按社會的需要及國際趨勢發展。
(以上是食物及�生局局長周一嶽5月5日出席醫院管理局研討大會開幕典禮致辭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