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改革關乎每位市民、關乎我們下一代、關乎香港長遠未來的跨代工程。政府秉持開放態度,誠心、虛心聽取民意,一起討論、一起尋求解決方案。
醫療改革諮詢文件是2005年《創設健康未來》諮詢文件的延續,針對現行醫療制度提出整套改革醫療服務、市場結構和融資安排的建議。
按收集到的意見,制訂改革的詳細建議,稍後再進行第2階段諮詢。這種分上、下集的諮詢方式,可令整個社會有充裕時間對問題作理性、深入的探討。市民的意見亦可在政府政策制訂過程中得到充分的考慮。
不論醫療制度如何改變,政府不會改變3項基本原則:
•繼續維持一貫的公共醫療政策,確保不會有市民因為經濟困難而得不到適當的醫療服務;
•繼續照顧低收入家庭和弱勢社群的醫療;
•公營醫療系統繼續是全體市民,包括負擔能力較高的中產人士的醫療安全網。
醫療改革按部就班
醫療改革不是翻天覆地的改革,而是按部就班、漸進式,為改良現有制度的改革;原有優勢定會得到保留、得到強化。
變,是為了改善醫療制度,令全港大眾得到更全面的醫療、更多的選擇、更大的保障,令市民更加健康。
變,不是為了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將責任推到市民身上。相反,在發展未來醫療制度的過程中,政府對醫療的承擔,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諮詢文件提出引入輔助融資,正正是為了支持醫療改革、為了改善現有服務必須的措施。
醫療市場結構的改革,也需要透過引導資源的流向去促成。資源所到之處,服務自然得到改善,架構可相應作出調整。因此,引入輔助融資,加以適當的配套,可令不論使用公營或私營醫療服務的市民均能得益。
不推改革市民受損
如果我們不趁現在香港經濟環境許可的時候,改革醫療經費安排,經費不足問題早晚出現。到時,我們既不能維持優質公立醫院服務,亦不能為各項服務改革提供所需的額外資源,更不能改變市場結構。損失的是市民大眾。
從研究得知,現時的醫療經費安排,在政府承諾將加大投放資源後,勉強可支持多數年。可以說,現今的醫療系統在本屆政府任內不會崩潰;但把問題留待下任政府處理,行政長官、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和我一致認為,那不是負責任的做法,社會亦會因而付出沉重的代價。
所以,提出醫療改革的同時,特區政府決心一併處理融資問題,使到市民將來仍然能夠得到優質醫療保障,而我們的下一代亦可享有同樣的保障。
整體社會必須以長遠眼光,審視醫療制度和融資安排。改革的目標,必須是令優質醫療服務能夠持續下去。
未來3個月的諮詢期,我們會走訪各個界別、團體組織、區議會,向市民作詳盡解釋、聽取市民的意見,亦會通過各種不同渠道,包括問卷調查、專題小組、書面意見等,收集市民的意見。
聚焦討論凝聚共識
我們也會就醫療改革的不同課題,帶領社會進行主題式的深入討論。這樣的安排,有助市民透過聚焦討論,凝聚共識。
我期望,市民的主流共識是同意推行醫療改革,而醫療改革的成果是每位市民都能受惠。
對基層市民而言,醫療改革必須為他們帶來更大的健康保障,他們輪候服務的時間亦必須要縮短。
對中產階層而言,醫療改革必須為他們帶來更多物有所值的醫療服務、更多優質選擇、更全面的健康保障。
(以上是食物及�生局局長周一嶽3月13日在立法會�生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講述醫療改革公眾諮詢的發言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