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今年開始實施的《「十一•五」規劃綱要》,預期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平均增長7.5%。
這個規劃綱要,也特別提及了香港的功能和優勢、內地的相互作用,以及「支持香港發展金融、物流、旅遊、資訊等服務業,保持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等中心的地位」。
由此可見,中央是肯定香港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角色。
為了積極回應國家的規劃,我特別在上周一召開經濟高峰會,與社會各界共同探討香港如何並列於世界首位的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以及國家「十一.五」規劃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目的是要在香港內部凝聚對未來經濟發展導向和策略的基本共識,訂定清晰、切實可行的跟進策略。
調查辨證 既深且廣
這次的高峰會,只是項浩大工程的開端,在未來數月,會有更多相關的專家加入,進行有廣度、有深度的調查和辨證。
峰會的4個專題小組,將於今年年底前,或最遲明年初,向我提交「行動綱領」,列出由特區政府、商界、學術界等須跟進的具體項目,為下屆特區政府提供有關經濟政策的參考材料。
面對國家迅速發展,本港的發展策略,應該是盡量爭取在「一國兩制」之下本身的優勢,主動向國家爭取特區可以作出貢獻的地方。故此,我們必須對內地有更深入透徹的了解。
自去年6月上任行政長官以來,無論是官式訪問、或是休假與家人旅遊,我已先後到訪內地超過10次,包括廣東、廣西、雲南,數天後我又會率領貿易代表團前往湖南。
每次回來後,我都對當地的發展印象深刻。例如數月前我去了華東,看過南京、無錫、蘇州和上海的最新情況,對於上海洋山港貨櫃碼頭的發展,特別感到驚嘆。
提升能力 並駕齊驅
洋山港的第1期工程在短短3年多便完成,在去年12月開港營運,由於上海港水深不足,所以上海市選擇在大、小洋山島打造深水港,這列群島和大陸間必須興建1座跨海大橋相連,洋山港的第1期工程便包括興建這條差不多15條青馬大橋長度的大橋。
洋山港的發展仍在進行,可成為世界上能夠處理最多貨櫃的海港。這急速和具前瞻性的發展,與我們有什麼關連呢?
這意味�上海將成為東北亞的國際航運中心,我們必須增強泛珠三角本身出口的能力,希望可與華東、華北並駕齊驅。
由此說明,內地每個城市的發展,無論與我們的地域距離是遠或是近,都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既為我們帶來挑戰,也為我們帶來無窮機遇。
內地發展為我們帶來有甚麼機遇?我隨便舉以下數項為例︰在香港,資金可完全自由流通,香港也兼備完善的金融基建和機制,因此內地的高速發展,必帶動香港金融業同步擴大和深化,以及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新的就業機會。
經驗豐富 制度完善
香港以豐富的專業經驗和完善的制度,也可協助內地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加快建設各項經濟和金融制度。
截至今年7月,共有350間內地企業在港上市。單是去年就有37間,集資超過1,500億元。今年上半年也已有16間,集資額已超過1,000億元。
在人才資源方面,香港可培養更多來自內地的專業人員和高級管理人才。
在上學年,在香港入讀專上學院的內地學生共有約4,400名,我相信這個數字,在未來一定繼續上升。
至於國家的綠色發展策略,則為香港服務業和科技研發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香港的專業人士服務對象或客戶,不再單單是700萬香港市民,而是祖國的13億人民!你們作為香港的新一代、未來的主人翁,認識祖國更是刻不容緩。
認識祖國 刻不容緩
香港回歸祖國以來,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推動國民教育,加深年輕一代對國家的認識,培養他們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我們從「認知」、「情感」和「實踐」3方面入手,具體制訂國民教育的推行策略,包括在正規課程中加強國民教育的學習元素;透過舉辦比賽和分享會,介紹國家的成就;以及舉辦國情教育課程和活動,讓學生親身接觸祖國等等。
我看過1位同學參加國情教育研習班後的感受,令我深受感動;也有同學表示,研習班令她學懂了要「知我中華,愛我中華,更要憂我中華」。看到這些感受,我知道特區政府的努力是沒有白費的。
加強市民的國民身份認同,是項全方位的長期工作,而在座各位是我們播下的國民教育「種子」,前面的路仍是漫長的,但我相信,憑�你們對祖國的自豪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對國情的認識,一定可以感染身邊的同學和朋輩,為推廣國情教育出一分力,繼續為香港和祖國未來作貢獻。
(以上是行政長官曾蔭權9月20日與國情教育學員對話的演辭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