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香港政府新聞網
*
網頁指南主頁
*
* 天氣
*
* 交通情況
*
* 類別:
*
**
財經
*
*
**
教育與就業
*
*
**
社區與健康
*
*
**
環境
*
*
**
治安
*
*
**
基建與物流
*
*
**
行政與公民事務
*
*
*  政府評論
*
* 新聞焦點
*
* 都會生活
*
* 兒童天地
*
* 攝影廊
*
* 短片集
*
* 大眾心聲
*
* 施政報告
*
* 財政預算案
*
* 關於我們
*
*
*
*司法機構
*
*立法會
*
*區議會
*
*宣傳短片
*
*香港政府一站通


  English繁體簡體純文字PDARSS
*
*
  2007年8月16日
食物安全
*

蠟油魚不可採用鱈魚標籤

*
食物安全中心

     食物安全中心發出識別及標籤油魚╱鱈魚指引,建議業界標籤棘鱗蛇鯖和異鱗蛇鯖魚類的中、英文俗名為「蠟油魚」和「oilfish」,而不可使用任何其他名稱,包括「鱈魚」,作為其俗名。

 

     商販出售「蠟油魚」時,應向消費者提供輔助說明,包括進食「蠟油魚」的潛在風險及烹調方法。

 

     由於較早前有市民投訴進食相信被標籤為「鱈魚」的「油魚」後,出現排油腹瀉,食安中心成立工作小組,制訂識別及標籤油魚╱鱈魚的指引。

 

採用學名避免混淆

 

     工作小組成員包括食安中心、業界、大學、消費者委員會及漁農自然護理署代表。

 

     署理食物安全專員陳漢儀今天指出,每種魚類只有1個獲確認的學名,而每個學名均獨一無二及國際通行。

 

     因此,漁商買賣魚類時,應採用魚類的學名,避免混淆。以油魚來說,最常涉及排油腹瀉的兩種魚類學名,分別是棘鱗蛇鯖和異鱗蛇鯖。

 

     為方便消費者,工作小組建議,業界應標籤該兩種魚類的中、英文俗名為「蠟油魚」和「oilfish」,而不可使用任何其他名稱,包括「鱈魚」,作為其俗名。

 

說明風險及烹調法

 

     除了在標籤上採用正確俗名,商販出售「蠟油魚」時,應向消費者提供輔助說明,包括進食「蠟油魚」的潛在風險及烹調方法。

 

     陳漢儀表示,根據科學分類,只有鱈形目魚類才可採用包含「鱈」字的俗名。

 

     陳漢儀說:「不過,就Anoplopoma fimbria, Dissostichus eleginoides及Dissostichus mawsoni 3種魚類而言,雖然並非鱈形目魚類,但若業界在標籤、餐牌或食物指示牌上同時提供有關魚類的學名、科學文獻所採用的俗名或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建議的俗名,便可繼續採用現行包含『鱈』字的俗名。」

 

     這建議考慮到這些俗名已廣為業界及消費者所接受,而且,有關魚類並不會對消費者健康構成潛在風險。

 

監察情況檢討指引

 

     陳漢儀表示,指引是參考一些國家對進食後可能引起排油腹瀉的魚類定名、標籤及處理方法而制訂。

 

     陳漢儀說:「我們建議業界,包括從事魚類買賣的進口商、批發商、零售商及餐飲業人士採用有關指引,以避免混淆,並加強消費者信心。

 

    「政府將繼續監察情況,有需要時會徵詢業界和其他有關人士意見,檢討指引。

 

    「雖然指引主要為業界制訂,我們也鼓勵消費者參考指引,加強認識市面上出售的魚類產品。」


返回頁頂
* 食物安全 *
*
*
* 列印
* 電郵本頁
*
*
*
相關連結
*
*
*
其他題目:
更多..
*
*
  香港品牌
*
*
*
主頁 | 財經 | 教育與就業 | 社區與健康 | 環境 | 治安
基建與物流 | 行政與公民事務
政府評論 | 新聞焦點 | 都會生活 | 兒童天地 | 攝影廊 | 短片集
大眾心聲 | 施政報告 | 財政預算案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重要聲明
Internet Explorer 5.0/ Netscape 6.0 或以上版本瀏覽可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