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香港政府新聞網
*
網頁指南主頁
*
* 天氣
*
* 交通情況
*
* 類別:
*
**
財經
*
*
**
教育與就業
*
*
**
社區與健康
*
*
**
環境
*
*
**
治安
*
*
**
基建與物流
*
*
**
行政與公民事務
*
*
*  政府評論
*
* 新聞焦點
*
* 都會生活
*
* 兒童天地
*
* 攝影廊
*
* 短片集
*
* 大眾心聲
*
* 施政報告
*
* 財政預算案
*
* 即日新聞稿
* 新聞稿資料庫
*
* 關於我們
*
*
*
*司法機構
*
*立法會
*
*區議會
*
*網上廣播
*
*宣傳短片
*
*政府資訊中心
*
*公共服務電子化
*


  English繁體簡體純文字PDARSS
*
*
 2006年9月10日

醫療

*

「潮人」高永文  傾心同路人

*
高永文
文化潮人:防癌會主席高永文表示,對文化歷史和地理的興趣較大。手執工夫茶杯的他,也熱心於保存潮州文化。
* Media 連結 Real 連結

     香港防癌會主席高永文認為,社會對癌症的意識已提高了不少,但對於如何及早預防癌症和其治療的認識,則仍有待改進;並指出,香港人口老化和生活飲食習慣,令癌症病發率上升。

 

     高永文表示,「同路人」的互助精神,教他印象最深刻;「潮人」的歷史文化,則教他最感到興趣。

 

     高永文向《政府新聞網》表示,不少機構均推行癌症的教育工作,故社會對癌症的意識提高了不少。

 

     然而,他們對不同癌症的成因、治療方法和後果,以及如何及早發現癌症等,則仍有待改善。

 

癌症成因認識不深

 

     近年香港每年錄得21,000多宗新診斷的癌症個案,另約11,000名癌症患者死亡。

 

     在香港,癌症是頭號殺手。2004年錄得的37,321宗死亡個案中,31.6%或11,791人的死因為惡性腫瘤;其次為心臟病和肺炎,分別佔15.7%和9.8%。

 

     11,791因癌病逝的個案中,首5類依次是肺癌、肝癌、大腸癌、胃癌及鼻咽癌。68.3%屬65歲或以上、26.1%為45 - 64歲,15 - 44歲的病人佔5.4 %。

 

     人口結構方面,也出現了基本的改變。65歲或以上人口的比例,由1996年的1成,增至2005年的12%。

 

人口老化病發率升

 

     若現時的趨勢持續,到了2033年,這個比例將升至27%,即每3.7名香港人,便有1名年過65歲。

 

     高永文說:「我們現正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所以癌症的整體病發率是高了。個別癌症的病發率,也因為我們的生活和飲食習慣而上升,如大腸癌和乳癌。

 

    「整體上也存在另一問題,就是癌症的發現或診斷一般都較遲,影響了治療的成效和生存的機會。」

 

     他認為,防癌會的工作重點之一,是針對上述問題推行更多的宣傳教育,增加公眾的認識,令防癌的工作更具成效。

 

資源仍是最大挑戰

 

     高永文表示,機構一直獲得社會和專業人士的支持。然而,最大的挑戰仍是資源問題。

 

     高永文說:「防癌會的工作性質是,希望能較全面地提供防癌、治癌的工作,即癌症預防的公眾教育、及早的診斷、支援癌症的醫學治療、癌症復康的服務,以至支援癌症病人組織等,�實也需要很多的資源。

 

    「所以,我們日後會加強在社會上的宣傳教育,以及籌募資源的工作。」

 

     在2005年出任防癌會主席的高永文,早在醫院管理局工作時,已與防癌會結緣。

 

同路病友互相支援

 

     高永文說:「過往在醫管局工作時,已跟防癌會合作。當時我負責中央癌症腫瘤科協調委員會,與防癌會合辦公眾教育的工作。我一直很欣賞防癌會的工作;但特別欣賞他們的『同路人』的病友組織。」

 

    「同路人」在1996年成立,由癌症康復者組成,是防癌會癌症教育委員會轄下的義工。

 

     他們以癌病「過來人」的身份,透過經驗分享、熱線服務和參與癌症教育計劃等活動,義務為癌症病人提供支援,予以關懷。

 

     高永文指出,很多病人得悉患上癌症時難以接受事實;也有病人得悉手術需切除部分器官,並影響外觀或功能時感到晴天霹靂。

 

關懷支持排除障礙

 

     舉例而言,患大腸癌的病人在手術後需要「造口」,但「造口」令病人在日常生活或社交感到辛苦和難以接受。

 

     患喉癌的病人,為免病情復發,一般需要切除喉嚨和聲帶,並在喉部開設永久的氣孔。病人既要清潔氣孔,也要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學習講話。

 

     高永文說:「這些問題對病人構成很大的心理障礙,但癌症病人組織互相扶持,並提供心理輔導,便對病人起了很大的幫助,讓他們接受事實。

 

    「病友們能夠克服問題,並組織其他病人走在一起,互相支援,確是難得。」


一杯清茶蘊藏國粹


     原籍潮州的高永文,既致力於宣傳防癌信息,也醉心於弘揚潮州文化。喜歡品茗的他認為,1杯工夫茶,蘊藏�中國的文化。

 

     高永文說:「我是潮州人,對保存潮州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部分,有�強烈的興趣。潮州文化是很全面的,由歷史至語言、文字、戲曲、音樂、建築、飲食、工藝、刺繡,以至陶瓷和茶藝等。

 

    「潮州工夫茶對用水、茶葉、工具,以至泡飲的方法,如『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等,也有嚴格的要求,每個步驟均有其原因。」

 

     由於工夫茶講求每杯茶的濃度和色澤均要一致,因此,倒茶時不可斟滿1杯,然後才轉到另一杯,而是輪流斟勻;稱為「關公巡城」。

 

辦茶藝班弘揚文化

 

     斟至最後一點一滴時,還要轉�往各杯滴茶;則稱為「韓信點兵」。

 

     高永文指出,工夫茶蘊含了較完整的茶藝理論。為了保存這極具內涵的藝術,潮州商會青年委員會便舉辦茶藝班,讓年青一輩透過品茗,了解茶藝的歷史、茶葉的品種,以及泡茶的技術等。

 

     由於工夫茶注重泡茶的水質,高永文說,學員上課前,會特地前往飛鵝山取山水。

 

     自畢業後一直從醫的高永文坦言,對文化歷史和地理的興趣較大。因此,他辦公室的書架,除放滿了有關醫學的書籍外,也不乏與潮州文化、長征,以及歷史有關的讀物。

 

     他近日最感興趣的,是英國退役艦長孟西士所著的《1421中國發現世界》。孟西士在書中提出證據,指出曾下西洋的鄭和,才是發現新大陸的第一人,較哥倫布早70年。


返回頁頂
* 愛家人 愛家庭 *
*
*
* 列印
* 電郵本頁
*
*
*
相關連結
*
*
*
其他新聞:
更多..
*
* 科學為民 *
  香港品牌
*
*
*
主頁 | 財經 | 教育與就業 | 社區與健康 | 環境 | 治安
基建與物流 | 行政與公民事務
政府評論 | 新聞焦點 | 都會生活 | 兒童天地 | 攝影廊 | 短片集
大眾心聲 | 施政報告 | 財政預算案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重要聲明
Internet Explorer 5.0/ Netscape 6.0 或以上版本瀏覽可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