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跨部門紅潮工作小組今天公布,過去數天本港水域發現10宗紅潮;除深水灣和維港的紅潮仍然持續,其他已消退。
這些紅潮均由海洋原甲藻組成,在香港水域常見,不含毒素。
漁農自然護理署已加強紅潮監測,並知會有關養魚區的養魚戶,留意魚排的情況。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9月3日分別在清水灣第一灣和第二灣泳灘發現紅潮,並在上述泳灘懸掛紅旗;紅潮在9月6日消退。
康文署隨後在9月7日於龜背灣,以及9月8日分別在赤柱正灘和夏萍灣發現紅潮,並在上述泳灘懸掛紅旗;紅潮今早已消退。
雙四門、維多利亞港和大潭灣,以及深水灣和澳背塘養魚區,分別在9月2日和5日,以及9月8日出現紅潮。
雙四門的紅潮於9月7日消退,大潭灣和澳背塘養魚區的紅潮今天消退。不過,深水灣和維港的紅潮則仍然持續。
紅潮的出現為自然現象,漁護署實施的浮游植物監測計劃,將繼續監測紅潮出現的情況,以減低對本地海魚養殖業及市民可能造成的影響。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