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媲美歐日:政府統計處認為,與其他經濟體系比較,香港的死亡率很低,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可媲美日本、瑞典及挪威。 |
|
政府統計處的推算發現,香港整體勞動人口參與率,將由2007年的61.5%,續步降至2026年的55%。
這主要是由於長者和女性佔1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上升,以及主要工作年齡人口的比例下降。
25 - 29歲人士的勞動人口參與率,可望維持在約91%的水平,15 - 24歲組別則降約5個百分點,至37.9%。
統計處今天(12月20日)發表「2007 - 2026年香港勞動人口推算」指出,15 - 24歲人士的勞動人口參與率在未來20年持續下降,是由於他們接受高中和專上教育的機會增加所致。
中年勞動人口升
根據推算,30 - 39歲和40 - 49歲人士的勞動人口參與率,將由2007年的86%和79.5%,分別升至2026年的89.6%和83.8%;這是由於這些年齡的女性,預期更加積極投入勞工市場。
在人口結構及各性別年齡組別的勞動人口參與率隨時間而轉變的共同影響下,整體勞動人口按推算將由2007年的363萬,升至2018年的388萬,然後降至2026年的382萬。
非從經濟活動人口將由2007年的319萬,升至2018年的359萬和2026年的413萬。
因此,勞動人口相對非從事經濟活動人口的比率,分別為2007年的1.14:1、2018年的1.08:1,以及2026年的0.93:1。
嬰兒死亡率大減
至於「1981 - 2006年香港死亡趨勢」,統計處指出,死亡數目從1981年的24,832人,增至2006年的37,457人。
然而,標準化死亡率從1981年的每千人有9人死亡,降39%,至2006年的每千人有5.5人死亡。
期內初生嬰兒死亡率的改善最為顯著,男性及女性的死亡率,分別降73%和71%;老年人的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少。
在2001 - 06年,男性和女性因腫瘤死亡的百分比,均分別降約兩個百分點,至36%和29%。
壽命率媲美日本
期內男性因循環和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的百分比,則分別升1個和兩個百分點,至23%和19%;女性的相對數字則分別維持在約29%和16%。
2006年男性和女性出生時的平均預期壽命,分別是79.4和85.5年,與1981年的72.3和78.5年比較,顯示死亡率大幅改善。
統計處認為,與其他經濟體系比較,香港的死亡率很低,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可媲美日本、瑞典及挪威。
上述兩篇專題文章,連同以「香港 --- 知識型經濟」為題的專題文章,載於今天出版的2007年12月號《香港統計月刊》。市民可登入這裡免費下載。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