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發展局局長馬紹祥
主席、各位議員:
多謝大家在房屋、土地、運輸、環境及保育環節的發言,以下我會就土地規劃及發展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作出說明和回應。
增加土地供應
土地是香港社會、經濟和民生持續發展之「根本」。本屆政府致力促進平穩而持續的土地供應,不僅為市民提供安居樂業之所,亦為香港的工商業發展,以至創新科技和各項新興產業提供空間,更為更好的城市規劃創造條件。
土地供應是一件長遠持續的工作,政府多管齊下的土地供應策略漸見成效。短中期方面,各項土地供應措施共可提供超過38萬個住宅單位。中長期方面,各個新發展區和新市鎮擴展,加上正在規劃的潛在鐵路物業發展項目,可提供超過22萬個住宅單位。總的來說,各項短中長期土地供應項目可提供超過60萬個住宅單位。加上進一步物色到的有房屋發潛力用地,預計有額外約25幅,只要及時修訂有關法定圖則並完成程序,當中大部分可於2019/20至2023/24年這五個財政年度撥作房屋發展用途,可興建超過6萬個單位,超過八成為公營房屋。但要達到這些建屋目標,仍要面對很多挑戰,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有市民和各持份者的體諒和合作,才可以向這個社會共同的目標邁進。
私人房屋土地供應
2016至17年度,政府已售出及將會出售共有22幅住宅用地,可供興建約14,700個單位。截至2017年1月,2012/13至2016/17年度來自政府賣地的私人房屋土地整體供應量估計可供興建約51,100個單位,比前五個財政年度多超過一倍。
計及其他供應來源,2016至17年度整體私人房屋土地供應量估計可供興建超過19,000個單位,連續三年超過年度目標。
政府會密切注意市場情況,繼續向市場供應更多私人房屋用地,使物業市場平穩發展。
出售工商業用地
姚思榮議員關注商業/商貿用地,特別是酒店用地的供應。2016至17年度,政府已售及將會出售的工商業用地共有九幅,合共可提供約555,000平方米樓面面積。這是自2010至11年度政府恢復主動賣地以來,政府推售工商業用地可提供樓面面積最多的年度。在2012/13至2016/17年度,政府售出三幅酒店用地,可提供約1,920個房間。姚議員特別留意到啟德發展區的酒店供應情況。政府在重新檢視了前跑道的土地用途時,為達致更佳協同效應,我們將鄰近郵輪碼頭/旅遊樞紐的一幅用地建議由住宅改劃作商業用途(包括酒店),而較偏離郵輪碼頭/旅遊樞紐的用地我們建議改劃作住宅用途,以回應市民對房屋的迫切需求。縱使如此,在重整土地用途後仍會有三幅包括酒店元素的商業用地坐落於前跑道末端,支援旅遊樞紐的發展。此外,在旅遊樞紐、啟德城中心的「綜合發展區(1)」地帶及啟德體育園內亦會有酒店發展。
中長期土地供應
中長期方面,我們決心盡快推展各項大型項目,包括落實新發展區和新市鎮擴展計劃,重點是古洞北和粉嶺北、東涌、洪水橋及元朗南。
各項新發展區和新市鎮擴展計劃的工作進度良好,例如古洞北和粉嶺北新發展區已獲立法會批出前期工程撥款進行詳細設計,共可提供約六萬個單位,預計首批居民可於2023年入伙。多謝劉國勳議員對項目的關注,我們已經制訂新的補償及安置方案給受影響的人士包括寮屋居民,至於石仔嶺安老院的重置工作亦已展開,勞工及福利局與發展局亦正在跟進具體的安排。
東涌填海亦是重要的土地供應來源,將是繼90年代後首個填海造地的新市鎮擴展項目,可提供49,400個單位。我們稍後會向立法會申請工程撥款,以期於明年開展工程,預計首批居民可於2023年入伙。
善用棕地亦是政府多管齊下的土地供應策略下的一個主要方向。姚松炎議員和許智峯議員在發言中關注到現時棕地未能善用的情況。我們希望指出,洪水橋新發展區、元朗南及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這幾項大型發展項目共可提供940公頃可發展土地,釋放340公頃棕地,希望支持發展棕地的議員屆時可以支持這些項目和相關的撥款申請。
但同時我要指出,現時不少工業作業均依賴棕地作營運空間。只談發展棕地,而迴避這些行業的土地需求,最終只會令有關的工業作業擴散或轉移到其他地區。就此,我們會透過全面的政策及長遠的土地規劃,探討如何為這些棕地作業提供適切的營運空間,包括研究整合至多層樓宇的可行性。規劃署亦將就新界棕地的分布及用途展開全面調查,以協助政府制定適切的棕地政策及策略。同時政府亦會繼續針對鄉郊土地包括棕地上的非法土地使用進行執管。
維港以外填海
我們亦多謝李國麟議員、陳健波議員、邵家輝議員和其他議員對維港以外填海的支持。填海仍是供應土地的重要途徑。除了東涌填海,我們亦會尋求撥款開展欣澳填海的規劃及工程研究,我們亦計劃盡快展開馬料水和龍鼓灘填海的規劃及工程研究工作,以提供土地作高科技和知識型產業、工業、住宅等用途。
長遠規劃策略
在長遠規劃策略方面,我們已就《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制訂具體建議,並於2016年10月底展開為期六個月的公眾參與。我們就香港的長遠發展提出了一個概念性空間框架,而當中的重點,是我們為香港長遠未來建議的兩個策略增長區,即東大嶼都會及新界北。
《香港2030+》預計香港長遠仍缺乏最少1,200公頃土地。發展兩個策略增長區不僅可以滿足有關需求,亦能提高香港的整體發展容量,讓我們有彈性及緩衝以應對人口和樓宇「雙老化」、提升宜居度和改善生活空間、把握未來的經濟機遇和挑戰、推展智慧、環保及具抗禦力的城市發展策略,並緩解現時居所與職位地點分布失衡的情況。
同時,我們必須加強香港整體發展容量,並提升環境容量,務求為香港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訂下切實可行的規劃及發展策略。
我們亦多謝林健鋒議員及邵家輝議員提到施政報告中關於開發郊野公園這項課題。正如行政長官在今年施政報告指出,面對香港可發展土地及公營房屋供應持續緊絀的問題,我們有必要好好考慮香港長遠可持續發展的土地利用策略,在大力做好鄉郊野外保育的同時,亦應思考利用郊野公園內小量生態價值不高、公眾享用價值較低、位於邊陲地帶的土地用作公營房屋等非地產發展用途。現屆政府並無任何具體計劃改變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的任何部分土地作其他用途,《香港2030+》所提倡的土地發展策略亦無涉及改劃郊野公園,但施政報告提出這課題,是希望社會可以好好思考香港未來利用土地的大方向。
工務工程成本管理
面對建造成本高昂的挑戰,發展局於去年成立了項目成本管理辦事處,領導進行控制工務工程成本的工作。辦事處至今已審視了約60個總值約1,700億元的項目,減省了約130億元的成本。此外,在各持份者的協作及經濟狀況的影響下,建築業投標價格指數,已扭轉過去數年上升的趨勢,而漸趨平穩。
來年,我們會加大力度做好控制成本的工作,包括優化工程採購招標制度、提升內部專業人員的項目管理水平,以及推出其他增加生產力、減少人手需求,以達致降低成本的措施,例如採取「可建性設計」的理念,及在政府主要工程項目中,採用「建築信息模擬」技術。我們亦支持建造業議會成立建造業創新及科技應用中心,引進創新科技,提升建造業生產力。
建造業的人力發展
在建造業的人力發展方面,正如潘兆平議員的意見,我們亦一直致力令建造業可以平穩、持續、健康發展,讓建築工人有可持續的發展機遇,不用「一時飽死、一時餓死」,這樣才可以吸納年輕人入行,補充老化的工人。但同時我們亦面對不同的挑戰,例如諮詢期不斷延長,立法會漫長的拉布等。這些都令規劃發展步伐越加困難,亦令建築時間不斷被壓縮,令工程量出現難以預測的波動。石禮謙議員及林健鋒議員亦關注建造業的人手不足問題。的確,建造業議會預測在未來數年,業界仍會欠缺技術工人。我們會繼續聯同建造業議會積極實施多管齊下的措施,招募更多新人入行及培訓更多技術工人。
食水安全
最後我想回應黃碧雲議員就食水安全的意見。就着社會大眾高度關注於公共屋邨及其他處所的食水含鉛超標事件,政府會繼續全力跟進食水含鉛超標調查委員會就事件提出的各項建議,以期恢復公眾對食水水質的信心,包括研究海外相關經驗,以制定香港食水標準及適用於香港的取樣規程,並進一步完善水務署的「水安全計劃」和制定建築物「水安全計劃」範本;並就各項跟進工作徵詢發展局委任的國際專家小組意見。政府已完成檢討《水務設施條例》及其《規例》,已準備把部分修訂包括界定持牌水喉匠及水喉工人的職責及更新內部供水系統物料的標準在本立法年度提交立法會審議;以及加強規管內部供水系統的水管物料及裝置。
結語
面對嚴峻的土地短缺,原地踏步、將現正推展的土地供應措施放慢甚至中止,都是我們無法負擔的奢侈。剛才所述所有跨越短、中和長期的措施均須繼續積極推展和跟進,否則土地短缺、樓價高企、公屋輪候冊延綿不斷、辦公室及工業樓面租金飛漲的問題將會持續並惡化。
提供足夠土地應付社會的需求,仍然是政府及整個社會共同面對的艱巨挑戰。在土地供應過程中,社會必須作出取捨,各持份者的支持和諒解亦非常重要。政府會繼續做好平衡的工作,在公平合理的前提下盡力回應訴求並與各界保持緊密溝通,務求能建立共識,共同解決土地不足的問題。請各位議員支持今年的施政報告,我謹此陳辭。
(以上是發展局局長馬紹祥2月16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行政長官施政報告致謝議案(第二節:土地、房屋、交通、環境及保育)辯論的致辭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