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內容。
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土地供應 持之以恆

2017年01月22日

none

署理發展局局長馬紹祥

行政長官日前發表了新一份題為「用好機遇 發展經濟 改善民生 和諧共融」的2017年《施政報告》,作為本屆特區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房屋及土地供應繼續佔相當的篇幅。我相信大家都認同土地供應對維持房屋、經濟及社會的持續發展十分重要,故過去幾年政府的施政重點都是希望多管齊下,提供足夠的短、中及長期土地,以滿足與日俱增的住屋需求,支持經濟持續和多元發展,並確保本港有所需的基建設施,以提升香港的整體競爭力,改善市民的生活質素。

 

我們在土地供應方面的努力已漸見成效,儘管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但只要我們繼續持之以恆、迎難而上,樓價高、租金貴、用地缺等困擾香港多年的問題,定可逐步解決。過去數年,我們透過更改土地用途和提升發展密度,包括透過土地用途檢討物色的210多幅房屋用地、啟德發展區、鑽石山綜合發展區、三個石礦場的重用、鐵路物業發展項目、市區重建項目等,合共可提供超過38萬個住宅單位。在中長期方面,各個新發展區和新市鎮擴建,加上正在規劃的潛在鐵路物業發展項目,則可提供超過22萬個住宅單位,及超過860萬平方米工商業樓面。總的來說,各項短中長期土地供應項目可提供超過60萬個住宅單位。

 

不過,香港未來仍然要面對相當多的挑戰,而土地的持續供應便至為重要。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最新人口及家庭住戶估算,香港的人口及家庭住戶數目預計會繼續增長,儘管幅度有所放緩,但由於平均每戶人數持續下跌,住戶數目將比人口增長速度更快,預計由2014年的243萬升至2044年的293萬,約增加50萬或平均每年0.6%,加上居住環境欠佳的住戶需求,我們在覓地建屋方面的壓力不會減少。此外,我們不單需要土地為市民提供住屋,亦需要土地空間滿足社會的各種需求,包括政府和社區設施、休憩用地、經濟用地,以及基建配套等。再者,土地發展由規劃到落實需時甚長,大家因此不應低估開發土地的難度。

 

人口樓宇「雙老化」

 

我們亦應正視人口和樓宇「雙老化」的問題。長者人口(即65歲或以上)的比例預計會由2014年佔全港人口約15%增加至2064年的約36%,而85歲或以上的長者人口比例則會由全港人口約2.2%增加至約10.1%,即大約十個人當中便有一個是高齡長者。另一方面,香港有大量迅速老化的樓宇,根據目前的樓宇年齡分布,並假設沒有房屋再被拆卸,估計到2046年,樓齡達70年或以上的私人房屋單位數目將由目前約1000個,增加至約32萬個(即增加近300倍)。我們需要額外的房屋用地作調遷空間,以應付市區舊樓重建所帶來的需求;加上我們的勞動人口預計會由2018年開始萎縮,以上種種預測都會為社會和經濟帶來很多不確定因素,故我們必須未雨綢繆。過去的「局長隨筆」已詳細交代政府未來的長遠規劃工作,而正進行公眾參與的《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亦有就相關課題作深入討論,在此不贅。

 

理性討論 善用土地

 

對於行政長官提到「在增加生態保育及郊野公園土地總面積,以及提升康樂及教育價值,同時也應該思考利用郊野公園內小量生態價值不高、公眾享用價值較低、位於邊陲地帶的土地用作公營房屋、非牟利的老人院等非地產用途。」有市民質疑為何政府不優先發展棕地和其他土地而去開發郊野公園?事實上,棕地一直是我們土地供應的一個選項,我們透過綜合規劃,例如洪水橋新發展區、元朗南及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這幾項大型發展項目,合共可釋放約340公頃棕地作高密度發展。此外,現正進行的「發展新界北部地區初步可行性研究」亦涵蓋約200公頃的棕地群,其他較小規模的發展項目如橫洲亦會將棕地改作高密度發展,以配合社會需要。

 

為了更全面地掌握本港棕地及棕地作業的情況,規劃署將於今年委託顧問展開新界棕地使用及作業現況研究。政府亦正以洪水橋新發展區作為試點,積極探討以例如多層樓宇容納在香港仍有需求的棕地作業。上述的研究結果將會提供所需的資料,協助政府研究如何以較全面的方式處理棕地,並制定適當的政策及策略,以達致善用土地、釋放棕地潛力和改善鄉郊環境的多項目標。

 

我希望重申,現屆政府並沒有任何具體計劃改變郊野公園及特別保育地區的任何部分土地作其他用途。不過,正如行政長官所指,要長遠解決土地房屋供不應求的問題,政府須繼續多管齊下,希望社會能就有關議題作理性討論,權衡得失利弊。

 

最後,我衷心感謝財政司司長、前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與各部門同事一直以來的努力。我們將竭盡所能落實《施政報告》的各項政策措施,以期盡快改善市民的生活質素,讓大家分享到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成果。

 

(以上是署理發展局局長馬紹祥1月22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