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評論
青年發展基金 突破政策思維
2015年01月18日
none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
剛發表的施政報告,宣布政府將設立三億元的青年發展基金。這是嶄新的嘗試,是向來政策思維上的一項突破。行政長官發表施政報告前與不同界別諮詢,在多個場合中都聽到有人建議設立基金去專門支持青年全面發展:有人主張投入資源,資助青年團體推動工作,以利發揮民間智慧;又有人建議協助年輕人投身新產業,以至資助年輕人自己創業。有政團建議政府大額注資成立「青年創業基金」,提供低息貸款,由銀行負責審批項目,由政府擔保大部分本金,並津貼一半利息,以鼓勵年輕人創業;另有人建議為年輕人提供首次創業貸款,同時配以培訓和顧問服務;還有人指出年輕一代善於掌握資訊科技知識,可支持他們網上創業……
長期以來,不少人反對用公帑支持個人創業。他們認為,首先,把納稅人繳交給政府的款項撥給私人去營運牟利,必須有足以服眾的理據。其次,以公帑資助私營,容易引發經濟學者所說的道德風險。公帑的使用都受嚴格監管查核,審批程序很花時間,而市場競爭瞬息萬變,恐怕等不及批出款項,商機已經消逝。政府向來避免揀選贏家,官員一般又缺少做生意的經驗、不懂得挑選能夠成功的項目。更何況創業艱難,成功事例往往十中無一,把公帑投下去,回本機率實大成疑問。
近幾年來,則有兩方面的發展有助突破舊觀念。一是社會上有熱心人士募集資金,慷慨支持青年人創業,民間資助創業的團體陸續出現。二是政府方面也積累了運用公帑支持創立社會企業的經驗,當中,有青年學生獲資助創辦的社企持續營運成功。雖然這兩方面獲資助的企業至今仍是少數,但初步成效已足可建立信心。例如,香港中文大學每年舉辦社企挑戰賽,由學生提交創業計劃,經過企業家和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審團選出得獎隊伍,民政事務局給冠軍隊伍各資助30萬元,亞軍隊伍各資助十五萬元,並且由工商專才義務擔任顧問,幫助落實創業計劃。像2010年獲獎隊伍創辦的「遊樂錶」,至今已開發第二代產品,投入生產。2012年冠軍隊創立的「歷耆者」,於翌年開始營運,到現在已獲得盈利。
社企主要是追求公益目標,政府撥出公帑支持,沒有遇到太大阻力。如今建議設立青年發展基金,用作支持創新項目的同時,也準備用以資助青年人創業,希望他們能夠成功盈利和發展壯大。這有益於青年個人,想遠一層,也是有助經濟的創新和多元發展,對社會整體有利。贊同這主張的人士都強調要合理運用公帑,要小心審核業務計劃,並要邀請深諳市場經營的企業界人士擔任師友,持續提供支援和輔導。還有人建議加強商界參與,促進新創企業與現有企業配對,長遠建立新創企業與現有企業的互助網絡。
民政事務局將諮詢青年事務委員會的意見,擬定青年發展基金具體運用資源的要求和申請辦法。
(以上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1月18日在其網誌發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