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內容。
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權衡輕重 突破樽頸

2015年01月18日

none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

本屆政府充分了解香港土地供應與社會需求出現嚴重落差,供不應求而造成樓價高和租金高、公屋輪候冊申請超過26萬、有市民更被迫選擇入住工廈劏房、各種社區和社福設施缺地可建。上周大批市民冒雨排長龍遞表申請新居屋,反映市民渴望循資助自置居所途徑「上車」,令人動容。行政長官公布的施政報告,提出透過房屋委員會、房屋協會、市區重建局及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等公共或非牟利機構,增加資助出售單位,以及房委會「綠表置居先導計劃」等建議,說明政府正竭力回應市民的住屋需求,以及要讓中低收入家庭有更多置業選擇和機會的決心。但要應付大批市民的「上樓」、「上車」訴求,短中長期大力增加土地供應的工作必須繼續。

 

過去兩年多,政府多管齊下採取一系列措施,全方位增加短中長期土地供應,長期土地供應的大型發展項目方面,我在過去的「隨筆」中曾經先後觸及,不贅了,我們會繼續全力推進。面對市民在短中期內的龐大住屋需求,我們與等待「上樓」、「上車」的市民一樣心急如焚,因此,必須加大短中期用地的供應量,並要加快供應的速度,其中改劃土地用途和增加可發展密度均是重要的手段。就已物色到的約150幅具房屋發展潛力用地的改劃工作,已分階段展開。過去一年已展開改劃的45幅用地,當中只有9幅完成,另有11幅則已完成了城規的相關程序,正待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可見面對的困難不少。我們來年會繼續按計劃推進改劃及其他所需程序,如果要把這150幅用地趕及於2014-15年度至2018-19年度的五年內推出,以供興建210,000多個單位,我們需要社會人士支持和地區人士的通力合作,共同商議和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我必須再三強調,其中我們建議改劃的綠化地帶,絕對不是郊野公園,而是接近現有已發展土地或公共道路旁,或位於市區和新發展區邊緣、緩衝及保育價值較低的地帶。該70幅共約150多公頃用地,只佔全港綠化地帶的1%,個別用地更曾是平房區或採泥區。倘若能悉數將其順利改劃,便能提供80,000多個單位,其中七成以上是資助房屋。

 

我們盡力加快土地供應,並不代表會不顧土地規劃和開發的程序,在提出將這些土地改作房屋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確保不會對交通、環境、保育及空氣流通帶來不可接受的影響,並會按既定的綠化指引和樹木保育機制行事,務求盡量減低對環境的影響。但如果是因為景觀、塞車或環境質素略受影響而置整體市民房屋需求於不顧,我們就必須回答:這些問題嚴重還是大批市民繼續「蝸居」嚴重?

 

解決市民「上樓」、「上車」的困難,政府絕對有誠意繼續做好與社會各界人士的溝通和說明工作,希望大家可以一同認識問題癥結,尋求可行的解決方法,共同權衡輕重後作出抉擇,我們不能再顧左右而言他,蹉跎歲月。

 

(以上是發展局局長陳茂波1月18日在其網誌發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