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here to Skip to the main content

香港政府新聞網 ENG | | | | |

環境

「歡迎收看天氣報告……」

2014年10月12日

風雲變幻,晴雨交替,不必求神問卜,只須收看天氣報告便一清二楚。近年,天文台加强天氣節目,不少科學主任更粉墨登場,在電視天氣預報環節擔任主持。這些「天氣先生」、「天氣小姐」經內部訓練,撰稿、錄影、剪接以至傳送一手包辦,為市民提供詳盡資訊。
 
「80後」天文台科學主任李鳳瑩與同事開會,商討天氣預測,隨即馬不停蹄,展開連串工作。她先趕到化妝台前化妝,再撰寫稿件,設計圖像,然後到錄影室錄影,片段剪好傳送到各電視台。
 
「入職前知道可能要在幕前報告天氣,但一般由較高級的科學主任同事負責,沒想到原來涉及這麽多工序。」李鳳瑩三年前入職,是天文台首批訓練的「天氣小姐」,其間部門逐步添置器材,自行製作高清節目,並向各電視台提供免費電視天氣服務。
 
天氣小姐 曾任會計
 
在訓練過程中,天文台還邀請香港電台的主持人分享出鏡技巧,李鳳瑩覺得一切都十分新鮮。「要幻想熟悉的人就在攝影機後,要和攝影機發生感情。對着攝影機,就像對着觀眾,透過攝影機跟觀眾說話。」
 
她自小住在大嶼山,常受天氣變化影響,對氣象特別感興趣。但天文台不常招聘,畢業時並無空缺,她只好先到會計師樓任審計師,後來才如願以償,加入天文台工作。
 
天文台負責預測天氣現象,也監測地震、海嘯、輻射和自然災害。科學主任輪駐不同崗位,除了在幕前向觀眾報告天氣,日常還要預測天氣、發布警告信號,有時更要向海上救援協調中心提供天氣資料,以協助搜救。
 
責任重大 準確預測
 
李鳳瑩認為工作很有使命感,責任重大,撰稿過程讓她更了解市民的需要,作出更準確的預測。「我們的決定對公眾影響很大,例如發出暴雨、颱風警告,都要非常謹慎。」
 
同事兼前輩楊漢賢指出,天氣預報是每位科學主任必經的第一關。他回想入行初期擔任預報員,不久即遇上十號颱風約克,既緊張又興奮。「上班途中,已驚險重重,從家裏到天文台的路上,看到大樹不斷倒下,印象深刻。」
 
氣象萬千 日日新鮮
 
刮颱風時,天文台的工作量大增,除了更新颱風資料,還要發出不同警告,與其他政府部門保持聯繫。在重要時刻,同事間的合作「忙而不亂」,令他體會很深,更因此愛上這份工作。「我喜歡每天面對新鮮事物,富於變化的工作很適合我。」
 
楊漢賢每日細閱縱横交錯的圖表,分析數據,預測天氣,確保巿民得到準確的資訊。「天氣無分彊界,影響香港天氣的因素未必這一刻就在香港見到。」他指出,同事必須了解香港鄰近地方以至全球的天氣,才能做好分析工作。世界各地的氣象部門每日約定每三小時同步觀察天氣,彼此交換資料,再各自分析。
 
自導自演 有益有趣
 
自天文台成立「天氣廣播站」團隊後,楊漢賢還負責新推出的節目「氣象冷知識」,介紹氣象有趣之處,例如季候風、天文台的測量儀器等。由決定題材到拍攝剪接,均由楊漢賢和另數位人員負責。
 
楊漢賢說,其中一集是到大帽山頂拍攝雲海,記憶猶新。「做了預報員多年,直至拍攝節目,認識了攝影高手,才知道雲海並不常見,只在春天某些情況下才會出現。想不到香港原來如此美麗,我也大開眼界﹗」節目播出後,觀眾反應奇佳,他深感鼓舞。他希望日後製作更多節目,在加深巿民對天氣的認識之餘,也向大家呈現香港美麗的一面。


天氣小姐

天氣小姐:  「80後」天文台科學主任李鳳瑩是首批受訓的「天氣小姐」。

天氣小姐

一手包辦:  李鳳瑩與同事開會預測天氣,隨即趕往製作室撰稿、錄影、剪接和傳送,全程一手包辦。

天氣小姐

出鏡技巧:  李鳳瑩起初對着鏡頭報道天氣不太習慣,現已十分熟練。

天氣小姐

氣象萬千:  天文台科學主任楊漢賢每日分析世界各地數據,以預測本港天氣,讓巿民得到準確資訊。

天氣小姐

氣象知識:  楊漢賢製作新節目「氣象冷知識」,介紹關於氣象的有趣知識。

天氣小姐

大霧山頂:  楊漢賢製作節目時曾到大霧山拍攝雲海,驚嘆香港竟有如此優美的景色。(「氣象冷知識」節錄圖片)


相關新聞

回到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