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人士普遍支持新高中學制,但部分家長對新高中課程背後的理念並不完全理解,他們亦非常關注會考的評核準則和香港中學文憑是否獲得海外大學承認。
也有公眾人士擔心,新公開試引入校本評核,並採用「水平參照」評核模式,會否因此削弱它的認受性。
新高中課程以中、英、數和通識教育科作為核心科目,是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和運算能力,並透過通識教育幫助學生認識個人、社會、國家和世界事務,讓他們把各科的知識結合起來,從多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
學生可以選修2 - 3個科目,較深入地探討個別學科的內容,再輔以課堂外的學習經歷,藉以鞏固和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
除一般學術科目外,可選修的科目亦涵蓋實用性較強的職業導向教育課程,學生可更全面地探索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性質的科目組合。由此可見,整體的課程架構,是要在專與廣之間取得平衡。
新課程承上啟下
新高中課程可與基礎教育銜接,也是基礎教育的延續。由2000年開始,基礎教育改革已逐步展開,為學生在知識與能力方面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至於教學方法亦能與新高中課程互相配合,互為影響。以數學科為例:必修部分確保學生具備基本的運算能力,選修部分則讓學生因應升學或就業的取向,以及個人的能力和興趣作出選擇。
新高中數學課程�重學生對數學的理解、思維的培養,以及能否結合和運用數學科內不同範疇的知識,以解決現實生活或在數學環境中所遇到的問題。
因此,數學教師要在初中階段開始時,便讓學生透過實際操作及探究活動,增強他們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師可安排學生參與有關的專題研習,磨煉他們自學和分析的能力,這都有助學生學習新高中數學課程。
升學途徑通中外
我們在制訂新高中會考的水平時,除了參考現行的中學會考和高考水平外,也參照其他國際課程的要求和評核標準,確保整體的學術水平符合升讀大學的條件。
香港的大學認同以4個核心科目作為基本的入學條件,而各院校已密鑼緊鼓,商議制訂各學系的具體入學要求,目標是要在明年中公布詳情。
隨�大專教育逐漸普及,升學的途徑亦愈來愈靈活和多元化。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升學途徑,或先投身社會,待有明確的目標和路向後才繼續進修。
考評局正積極向海外知名大學,包括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美國的耶魯大學、紐約大學、澳洲的新南威爾斯大學等,介紹新高中課程的理念和架構,爭取他們認可香港中學文憑作為入學的基本條件。
這些海外院校都給予非常正面的回應,不但贊同新高中課程的理念和架構,對於校本評核和所採用的「水平參照」評核模式亦表示支持。
保持香港競爭力
事實上,這類評核方法已在多個國家實施,也適用於日漸普遍的國際文憑課程。考評局並已獲得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確認,可沿用現行辦法認可新證書。
新香港中學文憑因而獲得國際認可,令香港能憑藉現有的優勢,保持國際城市的競爭力。
從橫向來說,新高中學制可與世界各地的教育體制接軌,而從縱向來說,則可把基礎教育與終身學習的階梯連繫起來。兩者縱橫交織,有助我們達到「前瞻新世紀發展趨勢,建構現代化教育體系」這個目標。
(以上為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11月13日在教統局網頁「羅太與你共建新學制」專欄發表的《新高中學制:承上啟下、接通中外》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