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香港政府新聞網
*
*
網頁指南主頁
*
* 天氣
*
* 交通情況
*
* 類別:
*
**
財經
*
*
**
教育與就業
*
*
**
社區與健康
*
*
**
環境
*
*
**
治安
*
*
**
基建與物流
*
*
**
行政與公民事務
*
*
*  政府評論
*
* 新聞焦點
*
* 都會生活
*
* 兒童天地
*
* 攝影廊
*
* 短片集
*
* 大眾心聲
*
* 施政報告
*
* 財政預算案
*
* 即日新聞稿
* 新聞稿資料庫
*
* 關於我們
*
*
*
*司法機構
*
*立法會
*
*區議會
*
*網上廣播
*
*宣傳短片
*
*政府資訊中心
*
*公共服務電子化
*


* *
English繁體簡體純文字PDA
官員暢談熱門話題 
*
2004年1月5日

粵港試行電廠排污交易計劃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
Dr Sarah Liao

     為充分利用去年7月香港與內地簽定的《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所帶來的機遇,我們必須確保香港與內地之間的交通設施不會成為瓶頸擠塞點。

 

     過去10年,香港與內地的社會及經濟關係日益緊密,加上珠江三角洲持續發展,故此過境交通流量明顯大大增加。去年,過境旅客達1.28億人次,比前一年多出10%。這些旅客有76%乘坐列車,15%使用路上交通工具,6%乘坐輪船,而3%則乘坐飛機。

 

     去年過境貨運量超過110萬公噸,其中有60%以上經河道及海洋,即水路運送,35%經陸路運送。至於以貨櫃裝運的過境貨物,去年達1,390萬個標準櫃,其中62%經陸路運送,38%經河道運送。

 

     在《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的推動下,區內經濟合作將更加緊密,並進一步刺激過境交通流量上升。香港特區政府一直致力確保運輸基礎設施,和相關設施能夠切合當前和日後的需要。

 

     我們將興建基礎設施,即所謂硬件,以及簡化並改良出入境和清關手續,即所謂軟件,從而維持和提升現有的過境交通模式。

 

     目前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採取措施,使由香港出發,3小時內可到達的範圍得以擴大。擴大這個3小時的經濟活動圈,可以提高香港的吸引力,使投資者以香港作為中國南部的業務基地;此外,也可鞏固香港作為區內金融中心及商業中心的地位,並且大大提升香港以至整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競爭力。

 

興建新的過境鐵路

 

     現在內地與香港只有1條鐵路相連。因此,羅湖的鐵路通道很可能是全世界最繁忙的過境通道,每天有逾400班客運列車經過,平均接載約262,000名乘客至邊境。

 

     為了應付日益繁忙的過境交通,我們現正興建上水至落馬洲支線,計劃在2007年完工。此舉可配合公眾的需要,為市民帶來第2條鐵路前往邊境。

 

     我們預計在鐵路支線啟用初期,每天載客量為15萬人,也即提升現有的鐵路載客量逾50%。及至第2階段,載客量將進一步增至每天30萬人,即現有鐵路載客量的兩倍。

 

     我們正在與內地有關方面聯手,研究興建高速鐵路,連接港深粵3地的可行性。高速鐵路如能建成,往返港粵兩地的時間便能由現時的接近兩小時縮短至1小時以內。

 

興建新的汽車通道

 

     目前香港與深圳之間只有3條汽車通道,平均每天約有34,000輛車行經這些通道。我們正在興建1條新的汽車通道,即深港西部通道,希望能於2005年年底完成。這條通道的設計容車量為每天80,000輛次,遠遠超出現在所有過境汽車通道的總容車量。為了簡化清關手續和節省乘客的時間,我們會在新通道的管制站,為乘客及貨物清關實行聯檢。

 

     這些新建的和現有的過境通道,主要連接香港與珠江東岸。為了增強與珠江西岸的聯繫,香港特區政府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共同在去年委託了顧問公司,研究香港與珠江西岸的交通聯繫,結果證實極須興建陸上運輸通道,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為了開展上述通道的前期工作,香港、澳門及廣東省的政府共同設立了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並會委託內地國家級的專業路橋設計院,進行可行性研究。

 

改善出入境及清關程序

 

     單靠硬件並不足以使到過境行程暢順,我們亦須採取措施,簡化清關和出入境手續。現時我們已在其中一條通往內地的汽車通道,即落馬洲通道,提供24小時清關服務。

 

     至於貨物清關,「超級中國幹線」安排已落實,而經由落馬洲運往內地的轉口空運貨物,在機場經海關檢查後會貼上封條,其後毋須在邊境再作檢查,使這些貨物在落馬洲的清關時間得以減省。

 

     香港海關已在落馬洲實施陸路貨物預先報關安排,透過預先傳送貨物資料和預先處理資料,從而減省車輛的通關時間。當局已採取或將會採取的措施還包括採用電腦可讀旅行證件、自動化旅客出入境檢查系統和自動化車輛出入境檢查系統,以及其他新的資訊科技,務求進一步精簡出入境程序和推行自動化。

 

    《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將為香港經濟注入活力,香港定會從中獲益;但是,由於各類經濟活動有所增加,無可避免會令用電需求和交通往來增加,使更多污染物排放到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環境空氣中,因此,我們不應忽略這些經濟活動對地區環境所造成的壓力。

 

兩地攜手處理空氣污染

 

     空氣污染物並無疆界之分,香港境內不同地點所排放的污染物會在空氣中浮游,視乎風向或其他氣象情況,可以到達廣東省,而廣東省的污染物亦可到達香港。故此,香港和廣東省均不可能獨力處理區內的空氣污染問題,而需要攜手合作。

 

     兩地政府正在訂定詳細的地區空氣質素管理計劃,以便達到雙方協定的減低排放污染物目標。就香港來說,將納入計劃的措施包括減少本港境內發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粒子,以及減少印刷廠和消費品廠排放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至於廣東方面,則計劃減少省內發電廠、汽車及其他工業場所排放的空氣污染物。

 

     兩地政府均考慮到任何改善區內空氣質素的新措施,一如大部分其他環保措施一樣,均會帶來財政承擔,最終對消費者造成影響。因此,兩地政府正認真考慮如何在策略夥伴合作關係下,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法,達到減少排放污染物的目標。

 

     兩地政府同意在香港和廣東的發電廠推行排污交易試驗計劃。根據這項計劃,廠方可就所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粒子,進行排污權交易。此舉可讓本地的電力公司向區內另一發電廠購買排污額,而不必在自己的發電廠進行減排工程。透過排污權交易的方法,兩電可以較低成本,符合環保署設定的排污上限,從而紓減增加電費的壓力。

 

     國家環境保護局已表示支持排污交易試驗計劃,我們亦與電力公司展開討論。透過兩地政府緊密合作和同心協力,我們有信心必能成功改善區內的空氣質素。同時,我們亦會繼續探討其他合作範疇,令珠江三角洲地區成為更適宜居住及經商的地方。

 

(以上是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1月5日出席2004年香港工商業研討會演辭全文)
 


返回頁頂
* *
中環填海 *
*
*
* 列印
* 電郵本頁
*
*
*
相關連結
*
*
*
其他評論:
更多..
*
*
    香港品牌
*
*
*
主頁 | 財經 | 教育與就業 | 社區與健康 | 環境 | 治安
基建與物流 | 行政與公民事務
政府評論 | 新聞焦點 | 都會生活 | 兒童天地 | 攝影廊 | 短片集
大眾心聲 | 施政報告 | 財政預算案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重要聲明
Internet Explorer 5.0/ Netscape 6.0 或以上版本瀏覽可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