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民向來對股票投資毫不感到陌生。根據港交所的調查,香港約有100萬名股民。相對股票來說,市民對債券投資的認識及參與程度卻低得多。
為加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政府積極推動債市的發展,而我亦欣見愈來愈多市民開始認識這種投資工具。
過去一年,香港市民投資債券的興趣明顯比以前濃厚,其中一個原因相信是銀行利率處於低水平,因而吸引他們把部分銀行存款轉投債市,亦可能有部分投資者藉投資債券以分散風險。
從個人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債券可為「食息一族」,例如退休人士,提供長線投資機會,讓他們收取穩定的利息而又保本。
在成熟的巿場中,債券也可隨時套現,以迎合投資者在不同時候的資金需要。當然,我常常提醒市民,在投資債券時必須注意利率風險和發債機構的評級。
從宏觀角度來看,債券市場的發展可為本港的公營及私營機構提供除銀行及股市以外的渠道,籌集長期資金。
這亦會吸引海外公司來港集資,最近一家以美國為基地的跨國公司來港發行港元零售債券,便開創了先河。
事實上,在芸芸亞洲國家中,香港具備成為發債中心的優越條件。除了擁有完備的債券結算系統,我們具備完善的司法制度、資訊流通自由、奉行簡單低稅制、擁有自由開放的資本市場和卓越人才等等,因而贏得企業和投資者的信任。
多年來,香港是全球主要證券市場之一,金融業發展成熟,從業員達18萬人,進一步發展債市對經濟和就業都有益處。
政府在推動香港債券市場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包括提供金融基礎建設、精簡發債程序,以及在今年3月提出稅務優惠等。
我在上任後一直致力鼓勵公營機構發債,包括發行年期較長的港元債券,特別是零售債券,以起帶頭作用。
過去1年,香港機場管理局、地下鐵路公司和九廣鐵路公司分別發行了7 - 15年不等的長年期港元債券,包括零售債券,反應俱佳。
這些債券有助提供基準收益曲線供市場參考,提供更多投資選擇。截至今年6月止,未償還的港元債券,包括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行的外匯基金票據,總額達5,530億元。
此外,社會亦關心政府會否發行債券。正如財政司司長上周在立法會致辭時指出,對於發行債券為一些對香港有長遠經濟效益的基建工程或投資項目集資,政府會抱積極的態度,並會在未來數月進一步研究。
政府會繼續多管齊下,全力推動債市發展,包括繼續鼓勵公營機構發債,尤其是零售債券;加強債券投資的推廣和教育;與業界就進一步深化巿場的發展多作溝通等。
除了政策上的推動外,我希望市場人士及傳播媒介能夠積極參與,共同發展香港的債市,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以上為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10月27日在該局網頁發表「財庫與你」專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