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香港政府新聞網
*
*
網頁指南主頁
*
* 天氣
*
* 交通情況
*
* 類別:
*
**
財經
*
*
**
教育與就業
*
*
**
社區與健康
*
*
**
環境
*
*
**
治安
*
*
**
基建與物流
*
*
**
行政與公民事務
*
*
*  政府評論
*
* 新聞焦點
*
* 都會生活
*
* 兒童天地
*
* 攝影廊
*
* 短片集
*
* 大眾心聲
*
* 施政報告
*
* 財政預算案
*
* 關於我們
*
*
*
*司法機構
*
*立法會
*
*區議會
*
*宣傳短片
*
*香港政府一站通


* *
English繁體簡體純文字PDARSS
官員暢談熱門話題 
*
2006年9月8日
把握機會討論公共財政安排
財政司司長唐英年

     我們必須把握現時的機會,詳細討論香港未來的公共財政安排,就改革稅制,擴闊稅基找到共識;因為這些討論內容複雜,牽涉層面廣闊,確實需要充分時間,讓大家討論、辯證;這也是為什麽我們認為9個月諮詢期確屬必要。

 

     首先,單是利得稅和個人入息稅已經佔了香港稅收總額的63%,比國際經合組織平均數(35%)高出近8成。另一方面,其他稅項及稅項以外的收入,又非常依賴土地,因此政府收入隨着經濟周期,波動起落很大。

 

     更令人憂慮的是,納稅人數目並不多。現時全港有120萬名薪俸稅納稅人,即是大約每3個有工作收入的人士中,才有1個須繳納薪俸稅;其中70萬納稅人合起來才負擔薪俸稅總收入的5%,其餘的人却要負擔起95%的稅款。

 

     在利得稅方面,現時全港約有75萬家登記企業,但其中800家企業,却負擔了利得稅總收入的60%。這種種顯示香港是「稅種有限、納稅人少」。

 

人口老化增社會負擔

 

     香港人口正急劇老化,2030年時將會在每4個市民中即有1個長者。隨着長者人數增加,社會在各種醫療和福利服務的開支,將直線上升;在預計需要支援的長者日增時,繳納薪俸稅的人數卻將減少。

 

     現時每年使用醫院管理局服務的顧客中,長者佔總人數的四分之一,但却佔總開支的45%。在社會福利方面,政府過去10年用於長者服務的經常性開支,也大幅增加了近200%。

 

     人口老化的另一後果,便是工作人口的負擔將會更重。現時每名長者也由6個工作人口負責供養;但到2030年,則平均每2.5個工作人口便要供養1名長者。

 

     若果從納稅人的角度來看,今天每兩位納稅人便要供養1名長者。若這比例維持不變,到了2030年,每名納稅人便要供養1.2名長者。

     

經濟一體化帶來挑戰

 

     全球化令資金和專業人才更容易跨國流動,加劇不同經濟體系間在吸引資金和人才方面的競爭。近年,較進取的經濟體系如歐盟、新加坡、愛爾蘭等紛紛調低稅率,以吸引投資和高技術及專業人才。

 

     香港不能故步自封,反而應該積極考慮開拓具有廣闊稅基的新收入來源,為調低利得稅、薪俸稅等直接稅稅率創造條件,吸引投資和人才,保持香港競爭力。

 

     內地改革開放,除為香港企業和專業人士造就很多機遇外,也為本地勞動人口帶來不少挑戰。為確保香港勞動人口能配合經濟轉型需要,我們必須在基本教育、職業培訓和再培訓方面大力投資,提高競爭力。

 

面對新形勢必須求變

 

     由於教育及培訓是長期的投資,必須較穩定的政府收入來源配合。因此,1個廣闊的稅基,更是不可或缺。

 

     香港過往一直奉行簡單低稅制,為今天經濟成就作出一定貢獻。但世界一直在變化,全球經濟一體化更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其他地方經驗顯示,由於國際資本、專業人才的流動性大增,一些傳統的直接稅如利得稅、薪俸稅等的徵稅效率,未必能追上新形勢。

 

     香港因為採用「地域來源徵稅原則」,所以制肘更大,也更有必要認真參考世界上大多數先進經濟體系的做法:即除以收入外,也以消費為徵稅基礎。

 

     這個做法可以為政府提供廣泛而穩定的稅務基礎,避免政府收入太受經濟周期影響,或過分依賴和土地有關的收入。

 

收入不穩難長期規劃

 

     香港稅基窄,其中1個直接影響,就是政府收入往往跟隨一些無法預計和控制的經濟轉變而大幅波動。

 

     以最近8年政府收入為例,薪俸稅波幅50%、利得稅波幅85%、印花稅波幅140%;而賣地收入的波幅更達到540%。在這情形下,政府即使在制訂各項長遠政策和投資發展計劃時,也較難作出長遠承擔。

 

     在個多月來,常常聽到1個反對改革稅制的論點,認為特區財政已轉虧為盈,加上有大量財政盈餘可以支持未來的經濟逆境,所以根本毋須改動現有稅制,其實這種說法似是而非。

 

     過去3年來經濟穩步復甦,加上有豐厚財政儲備,的確減輕了香港當前財政壓力;但我們絕對不應沾沾自喜,反而應該利用這個喘息的機會,好好為香港的未來繁榮,作好長遠打算。

 

嚴控開支以改善財政

 

     我們無法預計下次經濟下滑,會在什麽時候到來,只知道經濟發展有其一定規律。若果我們不像伊索寓言�面的螞蟻未雨綢繆,在夏天為冬天做好準備,便難以逃避寓言�蟋蟀的下場。

 

     在過去數年,在全體市民努力和公務員的積極配合下,我們處理了一些存在已久的結構問題,為今天的經濟全面復甦打下了基礎。政府嚴格控制開支,把公務員薪酬下調至97年水平、公務員人數也按計劃減至接近16萬人,令政府的經營開支連續兩年下降。

 

     展望未來,政府進一步大幅削減開支的空間非常有限,而且市民也未必希望政府降低各種公共服務的水平;因此,當經濟再次逆轉時,公共財政收支失衡的情況將更為嚴重。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唐英年9月8日出席香港工商專業聯會《「理性把脈、實質討論:香港為何要擴闊稅基」研討會》致辭摘要)
 


返回頁頂
* *
稅制改革 *
*
*
* 列印
* 電郵本頁
*
*
*
相關連結
*
*
*
其他題目:
更多..
*
*
    香港品牌
*
*
*
主頁 | 財經 | 教育與就業 | 社區與健康 | 環境 | 治安
基建與物流 | 行政與公民事務
政府評論 | 新聞焦點 | 都會生活 | 兒童天地 | 攝影廊 | 短片集
大眾心聲 | 施政報告 | 財政預算案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重要聲明
Internet Explorer 5.0/ Netscape 6.0 或以上版本瀏覽可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