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防護中心總監曾浩輝表示,綜合流行病學、臨床和微生物學方面取得的證據,並不支持8月及9月初4名女童出現急性發燒病徵後死亡的個案,是由同一源頭或微生物引發。
他指出,病源體的測試結果呈陰性,也不表示這些個案是由新致病源所導致。
曾浩輝今天(9月12日)公布調查結果時表示,4宗個案並非集中在同一地區,4名女童也就讀不同學校,互不相識,並沒有接觸同一感染源頭;她們的家居和學校接觸者,沒有出現類似的徵狀,也沒有證據顯示出現繼發性傳播。
一女童曾往廣東
4名女童年齡分別3、6、7和9歲,居住地點分布深水�、筲箕灣及沙田等地區,8月11日至9月3日期間去世。除6歲女童於發病前曾往廣東地區外,其餘3名女童均無外遊紀錄。
8月8日發燒、8月13日在威爾斯親王醫院逝世的9歲女童,死亡原因很有可能與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有關。而8月7日因昏睡和抽搐同樣入住威院、8月22日逝世的7歲女童,則為急性病毒性腦炎或感染後出現的腦炎。
至於8月8日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和喉嚨痛徵狀,8月11日逝世的3歲女童,白血球數量偏高,被診斷為嚴重敗血症。而9月3日在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死亡的6歲女童,解剖結果顯示,她的死亡可能與急性心肌炎有關。
曾浩輝強調,這些個案的樣本均經過全面和深入的化驗測試,但陰性的測試結果並不表示這些個案是由新致病源所導致。
數字與過往相若
他指出,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經驗,很多腦炎及心肌炎個案的致病原也未能確定;醫學界數據顯示,約6成的心肌炎找不到病源體,腦炎個案則約6 - 8成;這可能與免疫反應、服食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搜集樣本的時間等因素有關。
他說,最有可能的結論是,這些個案都是偶發和沒有關連,而且這類死亡個案的數字,並沒有增加。2004 - 07年的死亡統計數字顯示,兒童因為感染而死亡的個案維持於歷來的基線水平,平均每月0 - 5宗。
今年8月,9歲或以下居住於香港兒童死於感染性原因的數字,和過往的水平相符。
本港平均每年約有15 - 20名9歲或以下的兒童,懷疑因傳染性原因死亡的個案,主要原因為敗血症、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腦炎、肺炎及心肌炎;2004 - 07年的數字,分別為20、26、18及18宗。
身體狀況致惡化
曾浩輝指出,部分女童的健康狀況和潛伏疾病,也有可能是引致病情嚴重及死亡的原因之一;例如9歲女童是29周出生的早產嬰,並有新生嬰兒呼吸窘迫綜合症、輕微的大腦麻痹。
曾浩輝提醒家長和照顧小童的人士,督促兒童遵守良好的�生習慣,減少感染的機會;有急性發燒病徵的兒童,更不應上學。
遇有兒童發燒,家長應小心留意他們有否出現更嚴重的徵狀,包括服用退燒藥後仍持續發燒、嚴重嘔吐、神智不清、呼吸困難、抽筋等。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