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男性數目與每千名女性的比率,由1981年的1,087,降至2005年的921。政府統計處表示,這是由於大量中國大陸女性持單程通行證來港,以及為數不少的女性外籍家庭傭工來港工作。
過去10年,女性勞動人口的增長較男性顯著。在1986 - 2005年期間,女性勞動人口增加了63.1%,男性勞動人口只增加15.4%。
統計處編製的《香港的女性及男性 --- 主要統計數字(2006年版)》今天出版,展示按性別劃分的統計數字和指標,以描述女性和男性在主要經濟和社會範疇中的情況。
報告指出,過去20多年,男性數目與每千名女性的比率持續下降。自1996年起,20 - 39歲的女性人口較男性為多;自2001年起,40 - 44歲的女性人口也較男性為多。
男女均傾向遲婚
在1986 - 2005年期間,已婚女性及男性數目及比例均有增加。在1986年,15歲及以上已婚女性的數目約1,120,100人(佔55.6%),男性約1,209,600人(佔56.8%)。
在2005年,15歲及以上已婚女性的數目升至1,759,700人(佔56.7%),而男性則是1,716,600人(佔61.7%)。
隨�接受教育的時間增長,以及較遲才踏進社會工作,女性及男性均有遲婚的趨勢。
女性的初婚年齡中位數由1981年的23.9歲,升至2005年時的28歲。男性的初婚年齡中位數,則由1981年時的27歲,升至2005年的31.2歲。
生育率止跌回升
在1981 - 2003年期間,婦女的年齡別生育率大幅下降,特別是較年輕年齡組別中的女性。與2003年相比,除15 - 19歲及20 - 24歲的組別外,2004及2005年差不多所有年齡組別年齡的生育率均見回升。
女學生佔所有大專院校的學生比例,由1986 - 87年度的32.9%,增至2005 - 06年度的54.7%。
在副學位課程及研究院研究課程中,女生佔的百分比,分別由1986 - 87年的30.3%及20%,增至2005 - 06年的65%及42.3%。
女性失業期較短
報告指出,女性勞動人口的增長較男性顯著;從1986 - 2005年,女性勞動人口增加了63.1%,男性勞動人口只增加15.4%。
女性勞動人口的部分增幅,來自女性外籍家庭傭工人數的增加;而女性的教育程度提高、遲婚及獨身情況增加,也使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上升。
至於失業率,女性的整體失業率也較男性低。在2005年,女性失業人數和失業率,分別是71,200人和4.4%,男性的失業人數和比率分別是129,500人和6.5%。
女性失業人士的失業期間中位數為79天,較男性失業人士的相應中位數85天為短。
報告以中英文對照版印行,每本售價65元。市民可在「香港統計數據書店」購買印刷版,也可從該網站免費下載。在香港統計數據書店網站或政府書店網站購買印刷版,可獲85折優惠。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