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環境衞生署公布最新的食物監察計劃結果,在4,500多個食物樣本測試結果中,15個樣本不及格,整體不及格率為0.3%。
不及格的樣本中,3個樣本含致病菌、12個樣本含過量或不准使用的化學品。
食環署助理署長(食物監察及管制)鍾偉雄今天表示,測試包括微生物及化學測試;微生物測試方面,約1,700個食物樣本中,3個樣本含致病菌。
不及格的樣本包括含沙門氏菌的鹽焗雞、含李斯特菌的牛奶麥皮,以及含臘樣芽孢桿菌的餐肉炒麵。
兩樣本含過量苯甲酸
化學測試方面,約2,800百個食物樣本中,12個樣本不及格。其中1個辣椒醬和1個香料醬樣本含過量的苯甲酸。
食環署在1個牛丸樣本、1個麵包及1個豬肉乾樣本中,分別發現苯甲酸、山梨酸及二氧化硫;這些防腐劑都是不准在上述食品中使用。
該署在1個米樣本及兩個即食紫菜樣本,分別發現其鎘及砷的含量超越准許的分量;並在1個油麥菜的樣本中,發現少量的殘餘農藥甲胺磷。
其他不及格的樣本,包括:1個含有染色料「橙黃二」的蘿蔔糕樣本,以及1個含染色料「酒石黃」的黃花魚樣本。
已勸喻停售有關產品
雖然該12個不及格食物樣本對健康構成影響的可能性很低,但食環署已勸喻有關零售商停止售賣有關產品,並敦促他們須遵守法例的要求。
鍾偉雄呼籲食物業從業員保持良好衞生習慣,特別在處理即食食物時應更為注意。
他指出,假如食物不是在烹調後立刻進食,便應儲存在雪櫃內,保持在攝氏4度或以下;熱吃的食物則要在進食前徹底翻熱。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