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表示,在2004-05年度,�生署轄下的18間長者健康中心共有約39,900名會員,在過去3年,每年約14%的會員為新會員。
他說目前各中心的會員名額大致相同,若中心按區內長者人口變化而調整名額,對�生署會有巨大的資源考慮,因此須聯同其他相關單位,共同為長者提供基層健康護理服務。
周一嶽今天在立法會會議上書面答覆議員提問時表示,�生署透過轄下的18個長者健康中心和18隊長者健康外展隊伍為長者提供健康服務,提高基層健康護理服務質素、提升自我照顧能力、鼓勵長者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及加強家庭對他們的照顧,以減低長者患病和殘疾的機會。
中心會員 九成滿意服務
年內約19萬9,000人次到中心接受健康評估或就診,而參加中心及外展隊伍舉辦的健康教育活動則約有44萬人次。
截至去年12月,約有25,000名長者在輪候成為中心會員,而每區中心的會籍輪候時間各有差異,輪候時間的中位數為26個月。
�生署於2001年自行就中心的服務使用者滿意程度進行調查,訪問了約680名中心會員及前會員,約90%的受訪者對中心所提供的服務表示滿意或非常滿意。
加強培訓 提高協同效應
周一嶽稱,醫院管理局透過超過70個普通科門診診療所為市民提供服務,其中主要用家是長者,私家醫生也提供基層健康護理服務;而由政府資助非政府機構營辦的200多個長者中心,則負責協助向長者推廣健康生活。
他說﹕「為提高協同效應,�生署正與部份非政府機構合作,訓練機構員工使用健康評估工具,透過試驗計劃為長者會員提供健康評估服務。此外,�生署與其他相關機構合作,為普通科醫生及家庭醫生提供有關照顧長者的培訓,以加強他們照顧長者的能力。」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