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挑戰:行政長官曾蔭權認為,貧富懸殊是所有金融中心面對的極大問題;並承諾讓基層市民沾到經濟增長的成果。 |
|
行政長官曾蔭權強調,《「十一五」與香港發展》行動綱領�眼於國家和香港的整體利益,是從雙贏角度出發,有信心得到中央和其他省市的支持,也能增強香港的動力。
他重申,措施不會削弱「一國兩制」的特色;並預期,香港進口商以人民幣支付從內地直接貿易進口的安排,可望於短期內落實。
曾蔭權接受傳媒訪問時指出,行動綱領回應了國家「十一五」規劃帶來的新挑戰和機遇,是商界、業界、學者和勞工界的共同創作,內容務實可行。
曾蔭權說:「有關經濟的發展,香港和國家的利益是分不開的,也沒有抗衡或矛盾。
推動雙贏 互惠互利
「過去兩年,我所有與中央的商討,均是以國家和香港的利益共同出發,也一直認為,若我們向國家爭取利益而令國家損失,我是不會做的。
「行動綱領的50項策略建議和207項具體建議,背後最重要的思維是,如何推動國家的進步和經濟發展,並有利香港的金融、貿易、航運和專業發展。我相信,國家歡迎我們這樣做,認為這對國家『十一五』規劃的回應做了互動的開始,是具建設性的。
「由於行動綱領並不是單純爭取內地任何的利益,而是從雙贏的角度出發,對香港有利,對國家經濟發展也特別有利;所以我有信心,可以得到中央和其他省份的支持。」
他透露,由於上月往北京述職前已收到行動綱領的初稿,故在當地拜訪各部委時,均提綱挈領地談及行動綱領的要點,他們的回應相當正面。
一國兩制 維持優勢
曾蔭權指出,每項建議均建基於香港的優勢,如獨立的司法制度、公平的貿易平台、自由開放的外匯制度、新聞自由,以及資金和人民自由流動;並認為,在「一國兩制」下落實建議,只會加強香港的優勢,不是令香港和內地漸趨一體化。
曾蔭權說:「香港是國家的部分,這是無可否認的。但香港也是獨特的地方,有《基本法》,有獨特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也有經濟和金融基建的優勢;這些優勢不可因為某些計劃或措施而被削弱。
「行動綱領的措施,可加強我們的動力。若我們參與『十一五』規劃和『十二五』規劃準備期的工作,以及落實行動綱領的建議時,任何摧毀或削弱我們本身的獨特性、對香港沒有益處的事,是一定不會做的。」
他舉例說,加強人民幣在香港流通,便是利用了香港的金融基建,從而達致自由流通的目標。若香港的市場遊戲規則突然改變,變成非國際化,便不能幫助人民幣得到國際的認同。
香港經驗 惠及國家
曾蔭權指出,行動綱領中有關金融的措施,如為資金推行「自由行」計劃,允許內地個人及機構自行經香港把擁有的「自有外匯」匯出內地及在境外投資,而毋須透過合資格境內機構投資者進行,是極具前瞻性。
他承認,任何事情均可能涉及風險,也涉及技術和時間的問題;然而,香港有技能和經驗,故應該探討和提出可以貢獻國家的地方,並希望透過共同合作,在幫助國家發展的同時,也讓香港受惠。
在香港進口商以人民幣支付從內地的直接貿易進口方面,曾蔭權強調,不能把國家的金融制度「翻天覆地」,但研究已顯示,這措施帶來的好處較風險大,而有關的風險也是可以控制的。
曾蔭權說:「我對這件事是樂觀的,也有信心辦得到。現在只需處理有關的技術問題,相信可在短期內落實。」
走向國際 理想地點
至於股票市場,曾蔭權指出,香港與內地股票市場的分別是,前者屬國際市場,股價由全球投資者所訂,後者則並非國際市場,投資工具也較少。
曾蔭權說:「若內地企業要成為跨國企業,要得到外匯的融資和外地的管理技術,便要透過境外的市場;香港便是最理想的地點。
「工銀若單純在內地上市,便達不到這個效果。工銀在紐約上市,相信也不能在短期內達到這個效果;這說明了香港的潛力,而雙贏的局面,便是這樣得來。」
被問及金融業能否養活香港700萬人口時,曾蔭權表示,紐約和倫敦這兩個城市,均是成功的例子。
照顧基層 共享成果
他指出,市場擴充和金融業發展,可帶動很多服務行業,而這些行業需要技術工人,當然也需要基層的工人。
曾蔭權說:「我很有信心,若香港能成為很成功的、在亞洲區內成為首位的國際金融中心,便可以養活香港的人口。」
他認為,貧富懸殊是所有金融中心,包括紐約和倫敦,面對的極大問題。
曾蔭權說:「我們要克服這問題,看看如何照顧到較基層的市民,讓他們沾到經濟增長的成果。
「我們每次說經濟措施時,都不僅是說經濟擴充,也涉及香港市民如何生活得更好,特別是基層市民生活改善,賺多點錢;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我相信,下一任政府會特別關注這問題。
培訓新血 提升生活
「香港面臨另一別人未有的問題是,我們每天有150人來港,他們通常不是具有很多技術的,因此,我們需要提供更多訓練,教他們成為技術工人。
「他們為香港注入新血。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是有多少窮人,而是在短時間內,如3 - 5年內,他們的生活能否提升。如生活有所提升,社會的流動率高,我相信社會將更安定。」
曾蔭權指出,香港短期和中期的經濟發展相當理想;並預期,除非發生世界大事,否則這2 - 3年的勢頭,應可延續下去。
他表示,有關《財政預算案》的諮詢仍在進行,而香港的貨幣政策是需要有充足的儲備,故任何建議,包括減稅,都必須細心研究,也要考慮擴闊稅基的問題。
粵港關係 如親兄弟
曾蔭權強調,政府的目標是藏富於民,有充裕時便思考如何改善市民的生活,以及如何運用資源幫助基層和中產人士。
至於粵港合作,曾蔭權認為,兩地的關係十分良好,合作的層面既深且廣,包括基建、商貿、環境、食物等;並指出,行動綱領的措施,與廣東的經濟利益沒有矛盾,兩地在基建貨運方面也有商討的空間。
曾蔭權說:「我們的合作,是政府與政府之間,以及商界與商界之間的關係。我們有80,000家企業在珠三角,在當地僱用超過1,000萬名工人;這關係已是牢不可破。
「我們現在的關係是『親兄弟』,但親兄弟之間也有競爭的層面……競爭的層面是有但少,合作的空間卻很大,互惠互利。」
他指出,港珠澳大橋是艱巨的項目,大橋全長30多公里,橫跨3個政區,雖然落實需時,但現時進展不錯,故對項目表示樂觀。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