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
主席:
行政長官在上星期發表了2017年施政報告,今天我向各位議員簡介施政報告及2017年政府施政綱領中有關陸路運輸的重點政策措施。
《免入息審查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
公共交通服務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我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在香港,每天超過1,200萬人次使用公共交通服務。交通費用是市民日常生活一項必要開支,對部分市民(特別是基層家庭)來說更是較重的負擔。政府經過三個多月的積極研究,建議推出《免入息審查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為每月公共交通開支較高的市民減輕交通費用負擔。在計劃下,每月公共交通開支超過400元的市民,不論年齡及入息水平,都可以獲得交通費用補貼。補貼金額為超過400元的實際開支的25%,補貼上限是每月300元。初步估計會有超過200萬名市民受惠,每年的補貼金額大約20億元。
我們希望做到計劃簡單、易明、操作方便,而市民亦無須就計劃提出申請。市民每月只要透過八達通卡支付公共交通開支,包括港鐵、專營巴士、專線小巴、渡輪及電車的費用,以及購買上述公共交通服務月票/日票的費用,都會納入計劃的每月公共交通開支之内。領取補貼的方法亦十分簡單,市民只須每月在指定時間內,透過八達通手機應用程式或到指定地點(包括港鐵站、八達通服務站),以八達通卡在專用的八達通處理器拍卡,便可領取上一個月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為方便公眾了解計劃詳細情況,我們已印製了單張,當中亦列舉一些具體例子說明補貼的計算方式。
我們一直密切留意公眾對計劃的反應及意見。剛才我在立法會大樓外接收了很多意見書,就此,我們聽到有市民認爲計劃應涵蓋紅色小巴(紅巴)及提供居民服務的巴士(俗稱邨巴),以惠及經常使用該兩種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市民。政府現時建議的計劃並不包括紅巴和邨巴,原因是我們認為計劃所涵蓋的公共交通服務票價須有一定預知性,政府亦須對其票價調整有一定參與。正因如此,現時建議計劃下所涵蓋的所有公共交通工具的票價調整均受政府監管。就此,政府會繼續聆聽市民的訴求,並小心考慮和研究。政府的目標是爭取在未來三個月就最後確定的方案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並於通過撥款後一年內盡快落實計劃。
運輸基建
就運輸基建方面,因應香港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以及交通需求變化,我們正陸續推展運輸基建項目以完善本地的交通網絡。我們希望立法會能盡早批准撥款,以建造中九龍幹線。同時,我們會在本立法年度內就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的建造工程、以及大埔公路(沙田段)擴闊工程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以期盡快開展工程以應付全港不同地區的交通需求。
在鐵路基建方面,我們亦正全力推展沙田至中環線(簡稱沙中線),預計「大圍至紅磡段」可於2019年年中通車,而「紅磡至金鐘段」則維持以2021年為通車目標。屆時香港鐵路網絡將會涵蓋全港超過七成人口居住的地區。我們亦會有序地推展《鐵路發展策略2014》建議的新鐵路項目。其中,我們會爭取於2018年內就屯門南延線和北環線(及古洞站)的鐵路方案諮詢公眾,並就東九龍線、東涌西延線(及東涌東站)和北港島線展開詳細規劃工作,以推動香港下一階段的鐵路發展。
推動智慧出行
就「智慧出行」,我們會積極推動有關工作,透過不同措施,讓市民可以透過應用科技規劃行程和善用公共交通工具,以及提高道路網絡的安全和效率,減少交通擠塞。我會簡介其中一些措施,讓大家了解更多。
為更有效管理交通、收集及提供交通數據和方便駕駛人士繳付道路及隧道費用等,運輸署現正進行車輛安裝車內裝置的初步研究,探討適合在香港使用的範圍,以及推廣模式。我們會視乎初步研究結果及與持份者的討論,盡快探討如何向不同種類車輛的車主推廣自願安裝車內裝置。
現時運輸署透過網站及流動應用程式向公眾發布交通運輸資訊,以滿足不同道路使用者的需要。運輸署計劃整合有關程式成一個綜合交通流動程式,並統一及優化用戶介面,便利市民於一個平台上一站式搜尋步行、駕駛、公共交通及實時交通資訊。運輸署估計整合工作可於2018年年中完成,並會逐步增加可供搜索的資訊。
此外,我們計劃爭取立法會的支持及撥款,由2019/2020財政年度陸續更換現時於路旁停車位設置的收費錶,增加更多功能。除了接受多種付費方式繳付泊車費(包括支援流動應用程式遙距付費)外,新一代收費錶會配備感應器以偵測停車位是否已被佔用,提供實時資訊協助駕駛者尋找空置泊車位。
公共交通服務
在公共交通服務方面,我們正積極落實2017年6月完成《公共交通策略研究》的建議措施,令市民可以享用更高效、便捷和多元的公共交通服務。其中,我們已於2017年7月刊憲落實將小巴座位數目上限由16個增加至19個,提升小巴的整體載客量,應付尤其是繁忙時段的乘客需求。同時,我們正籌備推出專營的士,以回應社會上對個人化點對點公共服務的新需求。我們亦正與專營巴士公司籌備推出試驗計劃,試辦長途巴士新型服務及中型單層巴士服務,為乘客提供更多元選擇,配合社會不同需求。
此外,我們會繼續提升普通的士的服務質素及經營環境。與此同時,我們會為包括專營巴士、小巴、的士在內的公共交通業界各持份者,於2018年舉辦一個多方交流會,讓各持份者深入商議如何理順不同業界的角色,以改善公共交通的生態。
上月深水埗發生了一宗專營巴士交通意外,導致多人受傷及死亡。政府對意外感到難過,亦非常關注專營巴士司機工時問題。運輸署已開展對現行巴士車長作息指引的檢討,進一步加強專營巴士營運安全。我們會與持份者認真檢視現行安排,謀求早日取得進展。
為乘客提供更完善且與時並進的公共交通配套設施,營造一個方便和舒適的等候環境,對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十分重要。就此,政府會繼續推動巴士路線重組、資助專營巴士安裝實時到站資訊顯示屏及座椅、推展改善公共運輸交匯處及渡輪碼頭的試點項目,以及資助電車公司以新技術更換主要路段的電車軌道。與此同時,為推動無障礙運輸,政府現正積極與相關小巴營運商商討可供輪椅上落的低地台小巴試驗計劃的落實細節,並就新車款的規格及裝置進行檢驗及審批,預計可於今年第四季於三條醫院路線分階段開展。
政府知悉港鐵系統於繁忙時間的擠迫情況,港鐵公司亦一直採取各項措施疏導繁忙時段人流,包括增加列車班次及加強人流管理。為進一步紓緩擠迫情況,政府要求港鐵公司繼續提升鐵路可載客量、適時發布車站及月台人流訊息提醒公眾,以及研究其他可行方案,以分流繁忙時段的人流。
紓緩道路交通擠塞
在紓緩道路交通擠塞方面,政府會繼續推行不同措施,包括研究三條過海隧道及三條連接九龍和沙田的陸上隧道的交通流量合理分布、開展商用車輛泊車位顧問研究,並會採取一系列短期及中長期措施,因應各區的情況增加泊車位供應以紓緩泊車位不足情況,以及為中環及其鄰近地區推行電子道路收費先導計劃進行可行性研究,利用科技的協助,盡快籌備在中環及其鄰近地區推行電子道路收費先導計劃,改善交通。
繼續推動「易行」及「單車友善」環境
在繼續優化香港的公共交通服務以及紓緩交通擠塞的同時,政府亦致力推動「易行」環境,讓步行成為香港作為可持續發展城市的重要部分。我們會繼續推行「香港好•易行」計劃,循四個主題方向提升香港的整體易行度,鼓勵市民「以步當車」。措施包括研究加強灣仔和上環之間的連繫、繼續在部分連接公共交通設施的行人通道加裝上蓋等。運輸署亦將於2017年年底展開「提升香港易行度顧問研究」,並會在2018年起就顧問研究的重點項目提出初步建議,以及諮詢公眾。
政府會繼續在「人人暢道通行」計劃下為現有行人通道提供無障礙通道設施。路政署已於2017年9月大致完成邀請18區區議會選出下一階段的推展項目,並將就這些項目展開可行性研究及設計工作。另一方面,運輸署亦會於今年年底展開研究以檢討及改善有關機制,用以評審上坡地區自動扶梯連接系統和升降機系統項目建議。
我們會繼續建設「單車友善」的新市鎮及新發展區,減少車輛交通的(碳)排放量,包括繼續分階段改善新市鎮單車徑網絡及停泊設施。第一批涉及約100個地點的改善工程已經分階段展開,預計可於2018年年底之前完成,當中會提供約1,000個額外單車泊位。
多謝主席。
(以上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10月20日在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會議就施政報告有關陸路運輸政策措施的開場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