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
香港最近接二連三懸掛颱風信號,上次「天鴿」引起的破壞,亦再度提醒大家要加強各方面的防災意識。近日電視和互聯網傳來美國德州休斯頓市同樣受颱風影響引致的大範圍水災畫面,當中尤以一所護老院長者坐在水中待救的畫面最令人感到震撼,很多人驚訝先進如美國亦竟然出現長者未能及時疏散的情景。
及時疏散大量不良於行的長者需要大量人員的協調,香港地小人多,一間護老院動不動涉及過百長者,因此我們的前缐人員在應急方面必須訓練有素。去年的迷你倉大火就曾經導致需要深宵緊急疏散毗鄰兩間安老院近300名長者,當中九成十分體弱,很多需要使用輪椅,需要短時間調動大量適合輪椅上落的交通工具和小心運送,難度可想而知。當晚社會福利署出動過百員工,在前缐警務人員以及其他輔助機構人員通力合作下,寅夜成功疏散並安頓所有長者,同事們盡心盡力的統籌協調,實在值得嘉許。
救災扶危的工作,政府當然責無旁貸。然而,香港有一個優良傳統,就是很多慈善團體和重視企業社會責任的大機構,都積極發揮民官商協作的作用。例如在早前颱風「天鴿」襲港時一些大澳居民的家園受災嚴重,除了民政事務處積極統籌,社署及區內兩家社福機構同事亦隨即為有需要的家庭安排臨時入住房屋署大澳龍田邨的空置單位,並於除下風球後,動員探訪及幫助災民清理家居,又協助災民申請仁濟慈善基金。我感謝仁濟慈善基金和大澳文物酒店皆大力捐款幫助受影響居民, 其中單是仁濟慈善基金和主席本人已經捐出60萬港元及100個全新雪櫃,盡顯關愛社群精神。
自然天氣變化帶來的災害不容忽視,每個社會都應該及早加強預防和應對措施。這令我回想起1996年的一股寒流,令逾百名獨居長者猝死,當時我和多位有心人認為必需採取行動讓獨居長者有簡易的求助途徑,我向政府提出撥款1,500萬元,協助約二萬多名領取綜援的獨居長者安裝電話,亦促成我們創立長者安居協會,和香港人熟悉的「平安鐘」服務。廿年來平安鐘已收到近900萬通求助電話;拯救過逾50萬名需要即時入院用戶的寶貴生命;協助尋回懷疑失蹤長者約1,500次。該會服務亦一直與時並進,應用創新科技提供以人為本的服務。
隨着香港人口急速高齡化,在長者照顧與支援方面更需要社會整體一起協作。今天我戴起另一頂帽子,可在政策局的層面,更積極推動社福服務的跨部門和跨界別的協作。在安老服務方面,我十分關注現時仍有不少隱蔽的獨居長者或雙老家庭,他們沒有接受社署的長期照顧服務,因此當出現突然發病或老伴照顧不來的情況時,往往未能得到及時支援而發生悲劇。我已要求社署進一步研究如何加強醫社合作,及如何提升對高危獨居長者或雙老家庭,特別是隱蔽長者的支援,以期能及早識別和轉介社福機構跟進,讓他們得到適切的幫助。
(以上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9月3日在其網誌發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