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發展局局長馬紹祥
東江水約佔全港食水總供水量的七成至八成,是香港食水的主要來源。我和水務署同事與一行18名立法會議員上月出席了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東江流域職務考察活動,實地了解東江水的供水設施、內地水質監控等工作。為了讓議員更了解本港水務署有關監控水質和濾水的工作,發展局和水務署再安排議員於5月22日參觀毗鄰深圳河的木湖抽水站及大埔濾水廠。這次參觀可算是東江流域職務考察的延續,好讓大眾知悉我們為水質安全重重把關。
現時東江水是從內地東莞市太園泵站(即輸港東江水的取水點)經專用輸水管道送到深圳水庫,再輸至香港,而議員今次參觀的木湖抽水站,便是香港接收東江水的第一站,亦是分配東江水至各濾水廠及水塘的起點。木湖抽水站現時由兩座泵房所組成,分別是於1984年投產的2號抽水站及1994年投產的3號抽水站,站內共有22台大型抽水泵,設計供水量為每日3.9百萬立方米(即相等於約1,500多個標準游泳池的容量)。
抽取樣本 確保水質
水務署人員當日向議員講解在木湖抽水站所採用的「三層水質監測系統」,了解港方如何嚴密監察東江水水質。第一層是「在綫水質監測系統」,水務署會24小時實時監測東江水的變化,包括水中的溶解氧、葉綠素、酸鹼度、混濁度、導電率、溫度和氨氮。第二層是「現場初級控制測試」,初步監察水質的同時亦比對第一層在綫監測的準確性,測試頻率由兩小時一次至每天兩次。第三層是「定期抽取水樣本測試」,抽取水樣本會進行詳細的物理、化學、細菌、生物、輻射和毒性分析,由每天兩次至每季一次不等。
水務署每年會從木湖抽水站抽取約1,200個東江水樣本,在化驗室進行不同的水質測試。為提升對東江水質的監測能力和對水質變化的預警能力,水務署近年於木湖抽水站和主要水塘採用了「全自動多參數水質在綫監測技術」,利用可安裝多個感應器的特別設計探頭,直接懸放於水體中進行實時監測,以加強對東江水水質的快速監測。化驗師當日便向議員即場示範了他們平日抽取樣本的工作。
擴建工程 提升產量
接著我們安排議員到大埔濾水廠參觀,了解監測水質的其他措施和濾水工序。大埔濾水廠於2003年啟用,並於2011年將日產量調升至40萬立方米,其擴建工程已於2013年動工,我們目標於2018年年中投入服務。屆時,日產量將會提升至80萬立方米(即相等於約300多個標準游泳池的容量)。水務署還特別向議員介紹了大埔濾水廠嶄新的水質監測技術,包括如何運用創新的「生物感應預警系統」,利用斑馬魚對水中污染物的高靈敏度反應,透過電腦系統自動分析及偵測斑馬魚的行為和活動,為水質進行生物監察。當系統偵測到異常變化時,就會發出警報及自動抽取水樣本;再配合引進的「生物發光測試技術」,利用發光細菌在新陳代謝時發光的特性,快速檢測水中的有害物質,以保障供水安全。水務署亦於上水濾水廠運用以上相關技術監察東江水水質,以盡早發現輸港東江水是否有異常情況。這套由水務署研發的「斑馬魚水質監察系統」已經註冊了專利權。
科學處理 可靠安全
現時大埔濾水廠主要採用「溶氣浮選澄清池」、「初級曝氣生物過濾池」和「快速重力過濾池」處理食水。我們特別安排議員參觀濾水廠的「溶氣浮選澄清池」,議員對此甚感興趣,並且查問為何池面會有一堆堆啡色的泡沫?其實大家無須驚訝,「溶氣浮選澄清法」屬嶄新的濾水技術,將壓縮空氣加入水中至飽和情況,以產生大量微細氣泡,而氣泡會依附著水中的懸浮物質,並將它們浮到水面,形成一層「泥毯」,再用活動刮泥板將「泥毯」清走。澄清後的水會在池底經一條管道送到其他濾水設施,完成整個濾水程序。大埔濾水廠的擴建工程亦會採用更先進的濾水技術,包括臭氧消毒,以減少使用氯氣,以及更有效消除水中的異味。以上濾水過程全部經科學方法處理及淨化,大家絕對可以放心。
總括而言,我們對食水水質實施嚴格的處理和監控,保障飲用水安全,確保水質在各方面均完全符合世界衛生組織訂定的《飲用水水質準則》。是次參觀,成果甚豐,不但讓議員獲得第一手資料,亦增進議員與發展局和水務署人員的交流,我們歡迎日後有更多這些溝通機會。發展局和水務署的同事一直為香港提供穩定的供水而努力,我們亦會繼續在食水安全方面的工作,包括制定香港食水標準、進一步完善水務署的「水安全計劃」和制定建築物「水安全計劃」範本等。有關《水務設施條例》及《規例》的第一階段檢討工作亦已完成,並進入立法程序(註:《2017年水務設施(修訂)條例草案》已於4月26日在立法會進行首讀;《2017 年水務設施(修訂) 規例》也剛於上星期三(5月24日)提交立法會進行「先訂立後審議」的立法程序)。我亦將在本星期的立法會會議上就與食水有關的議員議案解釋政府的相關政策。我們會時刻緊記我們服務市民的使命,繼續謹守崗位,以專業和認真的態度為市民服務。
(以上是發展局局長馬紹祥5月28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