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網誌:粵港澳大灣區考察
2017年04月19日
none
行政長官梁振英
今天,我和兩位司長、六個局的局長或副局長及其他特區政府官員、23位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策略發展委員會和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以及一眾傳媒朋友赴粵港澳大灣區作三天考察。我們到訪廣州、佛山、肇慶、江門、中山和珠海六個城市。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還包括大家較常往來、位於珠江東岸的深圳、東莞、惠州,以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粵港澳大灣區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區內11個城市總人口超過6,600萬,經濟規模超過1.3萬億美元,極有潛力成為像東京灣區和三藩市灣區般的世界級城市群。
國家十分重視和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去年國家公布的「十三五」規劃中的《港澳專章》,以及國務院《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都明確支持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今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中央政府工作報告的港澳部分中,更提出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香港、澳門和廣東正在與國家發改委緊密聯繫,積極推展大灣區的規劃工作,爭取在今年內完成,提交國務院審批。
大灣區的規劃目標,是按照各城市的比較優勢,確定各自的功能和定位,互補優勢,從而提升整個區域的競爭力。為了不失時機地參與和做好這項規劃工作,特區政府安排了今次行程,讓代表團、傳媒以至香港社會各界,都更深入地了解大灣區、特別是珠江西岸城市的最新發展。
今天我們主要在廣州考察。代表團與廣東省馬興瑞省長及省發改委舉行座談會,了解他們對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建議和看法。馬省長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央高度重視的戰略發展,也是深化粵港澳合作、促進兩岸三地共同發展的重要平台。他指出香港和內地可以通過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等基建,完善大灣區內的交通網絡。內地與香港在資金流、人流、物流方面,也可以進一步加強互聯互通。馬省長提出,香港和內地應該避免「同質化」,而應互補優勢、協同發展。香港在創新及科技、專業服務和現代服務業方面,都可以為大灣區建設貢獻力量。
廣東一直是香港重要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夥伴,過去30年香港的經濟發展,得益於廣東的改革開放。我向廣東省表示香港特區政府十分重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規劃,所以今次帶同大規模、高層次和有廣泛代表性的代表團考察。大灣區城市各有所長,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有高度國際化的優勢,各種制度與國際接軌,與國際社會聯繫緊密,亦有兩文三語的優勢,可以與內地城市「併船出海」,共同走向「一帶一路」國家。在經濟產業結構方面,香港和內地可以「錯位發展」,各展所長,發揮協同效應。香港在金融、專業服務、項目談判和管理、法律及解決爭議、航運服務和國際旅遊等高增值服務都達到國際水平,可以在這些方面和內地城市互補優勢。在創新及科技和旅遊業方面,也可以探討協同發展。我建議粵港接下來可以具體地討論在哪些產業、企業和項目上加強合作,以及如何合作。代表團成員亦提出各項建議,深化粵港在金融、專業服務、創新及科技、旅遊、基建、城市規劃等各方面的合作。
今天代表團也造訪了南沙自貿區規劃館、慶盛交通樞紐及廣州市中山大學廣州超算中心。南沙是區內重要的港口和航運樞紐,並正在建構聯繫周邊地區的交通網絡。深中通道現已動工,虎門二橋工程亦正加快推進。
慶盛交通樞紐是南沙的綜合性交通樞紐,廣深港高鐵、地鐵、公交在這裏無縫銜接。廣深港高鐵開通後,由這裏到香港九龍,將只需半小時。
超算中心是廣東省、市政府聯同國防科技大學和中山大學共同建成的重要科技基礎設施。中心內「天河二號」超級電腦的峰值計算速度、持續計算速度以及綜合技術水準都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是國家超級計算技術發展的標誌性成果,也說明了廣東省在科技科研上的驕人成就。
(以上是行政長官梁振英4月19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灣區規劃:
梁振英(左二)與代表團參觀南沙自貿區規劃館,了解區內規劃和基建發展。
灣區基建:
梁振英(左一)與代表團參觀南沙慶盛交通樞紐,了解區內交通基建網絡。
省長會面:
梁振英(左)在粵港澳大灣區座談會與廣東省省長馬興瑞會面。
座談會:
梁振英(前排)與代表團出席粵港澳大灣區座談會。
交流意見:
梁振英(左二)與代表團在座談會與廣東省官員交流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