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蕭偉強
今個周末最矚目和充滿活力的城中盛事,相信非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莫屬。這項一年一度的盛事,除了吸引欖球和體育活動愛好者,亦已成為一個與眾同樂的大型嘉年華。這是名副其實的「與眾同樂」,殘疾人士、社會上的弱勢社群和基層青少年,都能共融參與。
我有幸在4月4日兒童節,出席了一項很有意義的國際七人欖球賽前奏活動——由香港欖球總會與勞倫斯世界體育學院攜手舉辦的「運動無障礙」(Tackling Barriers through Sport)社區活動的啟動禮。當天參與活動的有聽障人士,肢體殘障人士、智障人士、少數族裔人士和基層兒童,大家「打成一片」,一同享受打欖球的樂趣。
數名勞倫斯世界體育學院成員和其他知名運動員更專程前來香港參與是次社區活動,其中包括於2016年被任命為勞倫斯世界體育學院主席的前新西蘭欖球球員費斯柏克(Sean Fitzpatrick)、前南非國腳維拿斯(Jean de Villiers)及前英國輪椅欖球隊球員巴路(Andy Barrow)。
其中,來自英國的巴路本身的經歷便是一個勵志故事。他在1997年只有17歲時,由於意外傷及脊椎,從一個朝氣勃勃的青年欖球員變成下半身癱瘓者,但他沒有因此灰心喪志,翌年便藉參加輪椅欖球隊重拾雄心壯志,更成為全職運動員,多年來帶領隊員贏得多項世界冠軍。
同樣的例子在香港亦有很多,近年較為人熟悉的包括「原來他跑得比別人快」的蘇樺偉、在里約2016殘疾人奧運會(殘奧)以破殘奧紀錄為香港隊勇奪第一金的游泳代表鄧韋樂、榮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攀石好手黎志偉、勇闖南極的視障馬拉松跑手梁小偉等等。
事實上,只要有適當的支持,殘障人士在不同的領域,包括音樂、藝術創作,及不同行業的職場,都能大放異彩。大前提是社會上要減少製造不必要的障礙,摒棄有色眼鏡,真正擁抱和實踐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的宗旨,就是促進、保護和確保所有殘疾人士能充分和平等地享有一切人權和基本自由,並促進對殘疾人士固有尊嚴的尊重。
特區政府致力構建關懷弱勢、傷健共融的社會。我們的社會福利經常開支在這五年間,即2012/13至2017/18年度增加了71%,由428億元增至733億元;而在康復服務方面,整體的經常性開支亦由2007/08年度的166億元大幅增至2016/17年度的307億元,增幅為85%。在2017/18年度,有關的經常性開支亦會進一步增加至315億元。
為作出更全面的長遠規劃,政府會在安老事務委員會完成制定《安老服務計劃方案》後,參考相關經驗,展開制定新的《香港康復計劃方案》的工作。政府更會預留300億元用以加強安老和殘疾人士康復服務,配合相關規劃工作。
在康復服務方面,我們會因應在制定新的《香港康復計劃方案》過程中所提出的可行及合適的建議,加強對殘疾人士學前訓練、住宿照顧、日間訓練及照顧、職業康復、社區支援、就業,以及無障礙設施和交通等範疇的支援,讓他們能全面融入社會和享有平等機會。
(以上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蕭偉強4月8日在其網誌發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