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here to Skip to the main content

香港政府新聞網 ENG | | | | |

政府評論

下大決心 堅定不移

2016年01月03日

none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

上周三,我公布了2015-16年度第四季度賣地計劃,來自政府賣地和鐵路物業發展項目的私人房屋土地供應,預計可供興建約2,650個單位。連同首三季的情況,綜合全年多個土地供應來源,包括來自政府賣地(9,720個單位)、五個鐵路物業發展項目(包括政府的元朗西鐵站項目)(7,440個單位)、巿建局(1,060個單位),以及來自私人發展及重建項目(截至11月底:2,070個單位),預計2015-16年度的私人房屋土地供應量約為20,300個單位,超過我們在年初訂下19,000個單位的目標。這是各個部門同事努力奮鬥的成果,亦反映政府靈活應對了巿場變化和挑戰。
 
去年7月和9月,我在隨筆中跟大家分享了一些私人住宅物業巿場的數據,並提醒有意置業的巿民應當倍加留神,小心衡量風險,量力而為。過去兩個多月,住宅物業巿場有較明顯的回軟跡象。根據我們掌握的數字,去年11月私人住宅的售價指數和租金指數,較9月份的歷史高峰回落了約4.1%和2.1%。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數字還是滯後一個月的數字,即是只反映10月的巿況,而根據市場消息,隨後兩個月的樓價和租金亦持續緩慢下降。另一方面,現時本港住宅整體成交量,仍徘徊於1997年以來的低位,11月的成交量進一步下跌至只有約2,800宗,去年首11個月的整體成交量只有約51,900宗,比前年同期下跌了約5,800宗,更遠低於本港兩個樓巿高峰期1997年 (約172,700宗) 和2010年 (約135,800宗) 的水平。
 
至於本港未來新住宅單位的供應量,將繼續維持在近十年來的高水平,根據去年9月公布的數字,未來三至四年的潛在一手樓供應量將達到86,000個單位,當中近七成都是實用面積低於70平方米的中小型單位。此外,一批已完成補地價或即將完成招標程序的土地,亦可額外提供9,700個單位。
 
以上這個高水平的潛在一手樓供應量,得來不易。過去數年,政府多個部門的同事即使面對不少困難,但仍然努力堅持按每年訂立的目標,增加住宅土地供應,因為我們要建立巿民對政府持續、穩定地按公布的目標供應土地的信心,從而讓市民對未來的房屋供應量有更明確可靠的預期,以致大家分析市場的現象和走勢時更理性,毋須因為擔憂未來供應不足而作出情急的決定。事實上,正如近期許多學者和巿場人士都不約而同地指出,巿民對於未來樓市的預期,是影響樓價走勢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上周公布賣地記者會上,我作了一個粗略的假設,對於上述未來三至四年的潛在一手樓供應,即仍在發展商手上而未出售的86,000個單位,假若因為各種因素而樓價下調(或少升)十多個百分點,對於樓價500萬至600萬的五、六百呎中小型單位而言,單位價差會達100萬元。對於有意置業的巿民,若可以省下這100萬不用供樓,而改為用於其他生活上的開支,例如教育子女,照顧年長的父母,消閒或添置一些有用的東西,那多麼好;這總值約860億元的價值,若巿民可用於供樓以外的其他用途,對整個社會都能帶來裨益。
 
誠然,雖然近期樓價略有回軟,但對於一般巿民仍然處於一個不易負擔的水平,我們增加土地供應的決心並無改變,亦不會放慢腳步。面對部分推出的用地遭遇司法覆核,我們會充分諮詢法律意見,審慎行事,但卻不會、亦不能輕易退縮。試想,如果我們過去因為一些反對,阻擾、甚至法律風險而輕易煞停個別用地,甚或整體土地供應的工作,令原本訂立的目標不能達到,這將會對未來房屋土地供應帶來甚麼影響?對巿場的心理預期又帶來甚麼信息?樓巿會否更難回軟?這樣的話,最後受害的會是誰?得益的又是誰?
 
(以上是發展局局長陳茂波1月3日在其網誌發表的文章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


相關新聞

回到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