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評論
從一帶一路看亞洲融合
2015年07月26日
none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
明天我將會前往澳洲悉尼展開一連五天的訪問,其間會出席博鰲亞洲論壇悉尼會議,並與澳洲政府、監管機構以及金融界人士進行交流。回想我上一次到訪澳洲已經是六年前,過去數年來澳洲一直非常重視與中國的關係,在經濟發展策略上亦視自己為亞洲的一部份,積極參與亞洲區內貿易,爭取發展機會。這次博鰲亞洲論壇悉尼會議以「亞太經濟增長與合作新願景」為主題,在會上我將會談及亞洲經濟發展的最新形勢、地區發展所面對的挑戰、以及「一帶一路」對亞洲發展的影響。
在本月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全球今年經濟增長預測從3.5%下調到3.3%,新興市場經濟增長將由去年的4.6%放緩至4.2%。個別經濟方面,日本雖然取得高於預期的經濟增長,但整體消費依然疲弱。歐元區的本地需求漸漸恢復,通脹率亦開始攀升,但落實與希臘的協議需時,仍然為地區帶來隱憂。另一方面,美國年內加息的機會隨著通脹上升、住房市場轉趨活躍而大大增加。
至於亞洲的經濟發展亦面對不少的挑戰。雖然印度、泰國及菲律賓等地均取得可觀的經濟增長,然而整體發展仍受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中國經濟轉型難度加大及地緣政局發展所影響。事實上,亞洲地區一直面對區內跨境貿易偏少的問題,不少亞洲國家間的貿易,實際上只是環球供應鏈的一部分,最終服務的還是西方的消費市場,亞洲區內的經濟融合其實有限。
近年不少論者及智庫有見亞洲地區經濟間資金流動偏少,主張大力推動亞洲區內金融體系的融合,因為這有助將區內資金更有效地引導到有需要的項目上,並提高區內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雖然如此,我認為我們不可能一步登天,金融體系的融合不可能先於實體經濟活動的融合,當企業有跨境投資和貿易,自然有融資需要,而隨著經濟活動越加頻繁,投資者便越願意將資金投進國外市場,所以在金融體系的融合這方面,亞洲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自2002年以來,亞洲區內跨境貿易一直徘徊在50%左右,其中不少更只是生產供應鏈的一部分,區內經濟缺乏融合。所以我認為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願景將會大大有助推動亞洲地區跳出現狀。「一帶一路」主張通過推動區內國與國之間的基礎建設,達成「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與「民心相通」這五通。「一帶一路」不只是一個概念,更是一個行動綱領,而在上月剛剛由57個創始成員國組成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就將主力為「一帶一路」的基礎建設提供融資。
眾所周知,良好的基礎建設可以大大降低各國間的運輸及交易成本,所以「一帶一路」會有效推動區內的跨境經濟活動,進而為亞洲金融體系的融合創造有利條件。在實體經濟充份融合的情況下,我們才有穩固基礎推動亞洲在其他方面的融合安排,如股市的互聯互通及基金互認等。當亞洲的儲蓄能有效引導到區內的投資項目上,亞洲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將獲得提升,使亞洲地區能充份發展潛力。
香港作為一個開放的國際城市,多年來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企業在本地經營業務,我們亦不斷完善自己的金融基建配套,近年更前瞻性地引入了伊斯蘭債券、以及制訂吸引企業在港成立財資及自保業務的便利措施,為的就是迎接可見的亞洲區融合,並為協助國企「走出去」作好準備。在國家推動「一帶一路」的大環境下,國內外的企業都可以以香港為基地,支援它們在「一帶一路」上的項目,我們一定會為香港搭上「一帶一路」這列蓄勢待發的列車而繼續鞏固優勢,絕不會放棄任何一個為香港的發展帶來新動力的機會。
(以上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7月26日在其網誌上發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