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
主席:
非常多謝30多位議員就房屋和運輸的問題發表意見。
在房屋方面,首先,我要說明,政府的基本政策是協助基層「上樓」和中低收入而可負擔者置居,以及穩定私人樓市。在新增房屋供應方面,以公營房屋為多,而公營房屋當中,約七成是出租公屋。政府不會要人人買樓,但我們需要回應社會上部分中低收入者的置居需要。當前在供求嚴重失衡下,解決結構性的房屋問題,是一項長遠而艱巨的工作,不只是每日「叫」政府興建多些房屋,或者每年公屋三萬、四萬個單位,便可以好像魔術般成真。我們是需要整個社會共同承擔,平衡不同的需要及利益,作出艱難但必須的取捨抉擇,騰出土地,以落實未來十年48萬個房屋單位的總供應目標。我們沒有議而不決的條件,如果我們不勇於走出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就不能最終達致目標。我明白欲速不達的道理,但社會上不讓我們等。面對社會上殷切的房屋需求,政府實在不能鬆懈,要寸土必爭,多50、100個單位,就解決了50、100個家庭的安居需要,早一年就是早一年。
除了加快增建出租公屋和資助的出售房屋之外,在供應主導的策略下,我們也會促進公營房屋的流轉,打擊濫用公屋資源。
去年12月公布的長遠房屋策略,提出進一步豐富資助自置居所的形式。就此,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建議房委會推出綠表置居先導計劃,在正在興建的公屋當中,選擇合適的項目,出售給主要住在公屋的「綠表」人士。房委會已經着手研究落實這個構思的詳細安排,包括申請資格、定價機制、轉售安排、選址準則等。社會上對這個構思有不同意見,我們是聽到的,所以我們打算先推行少量單位的先導計劃,以評估其成效及影響。我要強調,雖然先導計劃下發售的公屋,定價是會比居屋為低,但我們是不會「賤賣」公屋。
主席,私人樓市方面,我們注意到自從去年中樓價回升。若2012年底和2013年初政府沒有推出兩輪需求管理措施,物業市場可能會更加熾熱,為本港的宏觀經濟及金融體系的穩定帶來巨大風險。當前樓市的升勢,是受到低利率及量化寬鬆的國際大環境所影響。其實不單香港面對此環境,其他大城市,例如倫敦和悉尼都一樣,過去一年它們的房價也上升得很厲害。政府關注樓市的情況,在有需要時我們會採取必要措施去穩定樓市。
對於居住環境欠佳的住戶,我們已多次指出公屋是解決他們住屋需要的根本辦法。如果找到土地,我們當然是用來興建公屋,而不是興建一些過渡性房屋。因此,我們呼籲各區支持我們的公屋項目,不要隨便「Say no」。政府方面,各部門也要加強協調,做好交通和社區設施的配套。由於缺乏社會上支持,政府不打算為分間樓宇單位,即俗稱「劏房」設立發牌或業主登記制度。但是,「劏房」的安全風險是不容忽視,屋宇署會繼續對涉及樓宇和消防安全的違規情況加強執法。
有議員提議讓未補價的居屋分租,以增加租盤供應,但亦有議員反對。我想指出,居屋單位在未繳付補價之前,是資助房屋。政府提供資助自置居所的政策目的在於協助受助人士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作自住之用。若容許居屋業主出租未繳付補價的單位,將涉及重大的政策變更。無論在法律上、政策上、操作上,我們均需要很小心去考慮,我說過不會一口拒絕研究,當然這不等於我會輕率行事。
在租金高企下,立法會內有呼聲要求實施租務管制。其實租管這個問題在社會上有極大爭議,沒有共識,而且租管是雙刃劍。本地過去經驗和海外不少實證研究均說明,租管會導致一些預期之外的後果,包括減少租盤供應;弱勢社群租屋倍感困難;業主會提高叫租、揀客及減低妥善維修保養其出租單位的意欲等。在當前供應偏緊的情況下,租管可能帶來反效果,令廣大租客未見其利、先蒙其害,在權衡利弊下,政府認為不適宜推行租管。
主席,在運輸方面,政府的基本政策是公共交通為本(亦即等於優先)、鐵路為骨幹,減少依賴私家車,善用道路資源,推動綠色運輸、便行和「單車友善」的環境。
多個運輸基建的項目出現工程滯後及成本上升,政府深感關注,會加強路政署的工程監督機制和力度。高鐵方面,運輸及房屋局對獨立專家小組的報告中各項的觀察和建議高度重視,我們會積極跟進有關的建議,並與港鐵公司及相關方面商討落實建議的安排,特別是有關工程監察和匯報方面。
我們會繼續致力造就一個多元的公共交通系統,讓市民在享有便捷服務之同時,亦有所選擇。雖然以鐵路為骨幹,但不等於「一鐵獨大」。
港鐵公司作為國際上一個品牌,在香港以外發展業務是無可厚非,但大前提當然是以本港為業務基地,優先做好本地的鐵路網絡的服務和拓展。政府理解市民關注港鐵的服務和票價問題。服務方面,政府要求港鐵公司為系統的維修保養和列車更新進行適當投資,這是包括輕鐵系統,以確保鐵路服務安全、可靠;並會增加機電工程署的人手,有效監管鐵路安全。政府亦會因應社會意見,與港鐵公司探討可如何進一步優化票價制度,以期做到票價公道(英文為「Fair Fare」)的原則。
雖然政府不打算在短期內考慮進行第四次整體運輸研究,但我們會在今年內爭取資源啟動公共交通策略研究,檢視重鐵以外的公共交通服務,包括專營巴士、輕鐵、公共小巴、電車、的士及渡輪等的角色定位,確保彼此之間功能互補,亦能維持便捷、多元、均衡及可持續的發展生態。
主席,我們會繼續透過巴士路線重組,提升網絡效率、減少道路擠塞及改善路邊空氣質素。過去兩年我們完成了北區、屯門、沙田、大埔、青衣和元朗的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並在屯門公路及青沙公路的收費廣場設立巴士轉乘站,提供具吸引力的轉乘路線組合及轉乘優惠,以及較好的配套設施,我們會繼續朝這個方向推展。
有多位議員關注到泊車位的問題。政府的泊車政策主要分為兩個層面。就商用車方面,即俗稱搵食車,我們在考慮每區的交通情況及業界和地區意見後,會在各區提供適量的泊車位,以配合業界的需求和發展。
至於私家車,政府會提供適量的泊車位以應付需求,但前提是不會誘使原擬乘搭公共交通的乘客轉用私家車而導致私家車數目大增,加劇道路交通擠塞。我們會不斷擴大和提升公共交通服務,以減少對私家車的依賴。
政府亦會適時檢討《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內有關泊車位的相關標準。運輸署會在不影響道路安全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情況下,在合適位置加設路旁泊車位,以及要求發展商在合適的發展項目內,加入適量的公眾泊車位。
在便行的政策目標下,我們會繼續在新市鎮和新發展區,推行「單車友善」的環境,以及檢視全港單車限制區的交通情況。我們亦會改善現有單車徑及單車停泊設施,並加強單車安全的宣傳教育活動。
在人人暢道通行的計劃下,我們正積極就各區由路政署負責維修保養的公共行人通道,推展211個加設無障礙通道設施的項目,預計在未來四年可分階段完成近八成的項目。
與此同時,我們正推展獲確認技術上可行、而且排名較前的「上坡電梯系統」項目。在18項已排名的建議中,有兩項的建造工程已經展開;另外十項建議已完成初步技術可行性研究,並正進行不同階段的勘測、設計及相關準備工作。
此外,我們正在一些人流暢旺的地區,包括元朗、旺角及銅鑼灣推動切合各區具體情況的行人環境改善措施。
主席,「住」及「行」都與民生息息相關。政府會繼續聽取社區及立法會的意見,與時並進,因應政策優次和資源考慮,回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我謹此陳辭,請議員支持致謝動議。
(以上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2月12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行政長官施政報告致謝議案(第二節:土地、房屋、交通、環境及保育)辯論的致辭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