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
過去一個星期,為了處理之前外訪積壓的工作,我過得非常充實。不少同事和我一樣,過去幾天都要為各自政策範疇一些重要的發展而加班,如自願醫保計劃、電費調整、固體廢物徵費、長遠房屋策略、CEPA協議、侍產假、房屋儲備金等等,每天焦點都不同,相信記者朋友都不愁沒有新聞點子。
雖然社會近期都集中關注佔領運動的發展,但其實在政府內部,我們的工作並無因為外邊的環境而停滯,大家繼續在各自崗位為改善香港各個方面盡心盡力,出謀獻策。
當中,房屋政策肯定是市民最關心的課題,也是今屆政府的施政重點。星期二公布的《長遠房屋策略》,把政府致力改善市民居住環境的決心,提升為具體目標,未來十年公謍房屋供應目標為29萬個單位,包括20萬個出租單位和九萬個資助出售單位,足以改善數十萬市民的居住環境。
要實現這個建屋目標,很多朋友都明白,足夠土地供應是最重要的關鍵。另一方面,作為公營房屋主要提供者的房委會,是否有足夠的財政能力應付,同樣是一個重要問題。
要興建20萬個公屋單位,成本動輒以千億元計,扣除房委會現有數百億元的儲備、以及日後出售居屋的潛在盈餘,資金缺口仍然會超過一千億元,可以預期,單靠房委會的財力並不足以應付,需要政府注資。
我一直強調,公共財政應是由政策主導、財政配合。《長遠房屋策略》經過公眾諮詢、政府部門反覆研究、行政會議拍板,是成熟、可執行的政策,我一定會在財政資源上全力配合。由於涉及的金額龐大,我對有關的財政安排有三重考慮:一、避免因注資房委會興建公營房屋,影響到其他公共服務開支;二、避免加重未來政府的財政壓力,因為隨着人口老化,未來政府要面對的財政挑戰會比現時多;三、敦促房委會必須提高成本效益。
根據目前的推算,除非有重大意外,我預計我任內餘下的三個財政年度,應該可以做到「年年有餘」,有能力在不影響其他公共服務的情況下,為公營房屋支出提早作出儲備。我宣布設立「房屋儲備金」,目的就是在我們目前財政相對充裕時,率先為這筆龐大的房屋開支作好規劃。
上星期四,我和商務部高燕副部長簽署了《CEPA關於內地在廣東與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協議》。這份協議跟以往十年的補充協議比較,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突破。
形式上,這份協議首次採用負面清單,這是更進取的開放模式,因為清單只列出有限制開放的服務範疇,沒有列明便等同沒有限制。我相信新協議可為香港服務業創造嶄新的機遇,也有助促進內地服務業深化改革。在內容上,新協議生效後,廣東對香港的服務貿易,將開放153個服務分部門,佔WTO服務部門分類的95.6%,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目標。
我要感謝中央政府一直對香港經濟發展的支持,為香港企業和專業人士帶來大量發展空間。以CEPA為例,自2003年首份協議簽署,直至今年11月底,我們已經批出超過119,000張CEPA原產地證書,利用零關稅優惠進入內地的貨物總值超過660億港元,節省關稅超過45億元人民幣。而在服務貿易方面,我們已經簽發超過2,800張「香港服務提供者證書」,當中最受歡迎的服務行業包括運輸物流、分銷、航空運輸、人員提供與安排,以及廣告服務。沒有中央政府的支持,香港的經濟肯定沒有今天的成就。當然,業界多年來的努力耕耘,同樣值得肯定,否則即使有新機會,亦不能轉化為成績。
過去一段時間,社會高度集中在政改問題上。政改當然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值得我們關注,但政改以外,香港還有很多很重要的議題,包括房屋和土地供應、醫療融資和規管、廢物處理等等。這些議題無一能夠忽視,更不應成為政改爭議下的犧牲品。即使社會在政改問題上未能達成共識,也不應將對立的局面擴展至社會所有環節,要明白所謂的「不合作運動」除了阻礙政府施政,更實際是要全體市民為了沒完沒了的政治爭拗蒙受沉重代價。我希望大家可以在政改問題上agree to disagree,在其他議題上是其是非其非,只有通過合作而不是對立,我們才有機會把香港建設得更好。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12月21日在其網誌發表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