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Facebook Myspace Twitter Xanga

東江縱隊展覽介紹本土歷史

2013年06月02日

none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

   每到周末和假日,本港各條行山徑都不乏遊人。這些行山徑都有不錯的景色;不過,若能多知道這些郊野的歷史,行山會更有趣味和意義。
 
   香港海防博物館正在舉行一個名為「抗日英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文物展」的展覽,它讓你知道,原來我們這個現代化都市,曾經是一支游擊隊活躍的戰場。新界以至港九市區很多地方,特別是西貢一帶,都留下過他們的足跡。
 
   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是本土游擊隊。1941年12月8日,日軍全面進攻香港。12月25日,港督楊慕琦宣布向日軍投降。一個多月之後,這支游擊隊就在西貢黃毛應教堂宣告成立。當時,它隸屬於此前活躍於敵後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1943年12月2日,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正式成立,港九獨立大隊正式成為東江縱隊的支隊,隊員約近千人。
 
   由於香港的特殊環境,港九獨立大隊成立後肩負起特殊任務。它除了與敵人作戰,還要秘密營救滯留在香港的數以百計中國文化界人士。他們在香港淪陷後面臨日軍搜捕,處境危急。游擊隊後來又經不同路線,多次營救不少逃離日軍魔爪的英軍戰俘、盟軍等國際人士。營救路線有12條之多,有陸路的,有海上的,都要穿越日軍的嚴密戒備。
 
   游擊隊拯救文化界人士的任務十分艱巨,要把數以百計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從港島秘密渡海送到九龍,再翻山越嶺穿越新界,當中穿過重重封鎖,或經澳門、深圳、惠州等不同地方到大後方如桂林等地去。
 
   當時的陸路路線主要分東西兩線。東線,從跑馬地起,經銅鑼灣渡海,在紅磡上岸經旺角、蒲崗村、黃仔、西貢到企嶺下坐船,從吐露港出赤門,在大鵬灣上岸到深圳。廖承志、鄒韜奮夫人沈粹縝和三名子女、電影明星胡蝶等都經這條路線逃脫。
 
   西線,由中環出發渡海到紅磡,經油麻地、深水、長沙灣、葵涌、荃灣、元朗黃泥墩楊家村到落馬洲,渡深圳河,過梅林坳,抵寶安游擊區據點白石龍。數百名中國文化界精英在這條路線上混雜在逃難人群中長途跋涉,直走到惠州。當中有鄒韜奮、茅盾等。
 
   獲營救的英軍,有從深水戰俘營逃出的,有從啟德機場勞役中逃出的,也有從赤柱戰俘營逃出的,當中還有豐銀行的高層人員。營救過程最曲折的,可能是美國援華志願軍克爾中尉,他於1944年駕機轟炸啟德機場時,座機被擊中起火,帶傷跳傘降落在沙田坳觀音山,被日軍重重包圍,幸得游擊隊藏進土坑之中,然後一站接一站不斷轉移,經吊草岩、黃竹山、茅坪、石壟仔、大水坑、泥涌、深涌、白沙澳、土瓜坪、赤徑、大浪,再由赤徑渡海到南澳,逃出生天。
 
   參觀展覽時,你可能發覺曾在行山時走過這12條營救路線的一些地方。當你下次行山時,再到這些地方,感覺就不一樣了。
 
   展覽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聯合主辦的,由香港海防博物館籌劃。展期將持續至10月23日。
  
   (以上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6月2日在其網上專欄發表的文章。標題為本網站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