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Facebook Myspace Twitter Xanga

曾蔭權:克服挑戰 迎難而上

2012年06月30日

none

行政長官曾蔭權

     香港明天就是回歸15周年的大日子,這15年來香港人真的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慶祝回歸15周年,其實是香港人對自己成功的肯定。
 
     香港的成功故事,是由一段一段由平民百姓默默耕耘的片段所組成,我們既沒有宏偉的藍圖,也沒有激動人心的口號。我們有的是務實、拼搏的集體性格。香港是一個移民城巿,原本只有漁民及在新界務農的原居民,城市居民多由清末至內戰期間移居。移民城巿的性格,一方面是掙扎求存,搵食至上;另一方面是追求自由,沒有包袱。
 
     還記得在70年代初出任沙田政務專員,負責開發沙田新巿鎮。大家如果想知道當日沙田的景象,我建議不妨到沙田圖書館,大堂有一張老照片,是城門河兩岸一大片農田。當時實在無法想像沙田會變成今日的模樣。在開發沙田過程中,不論是政府官員、鄉紳、還是普通居民,大家都目標一致,全力以赴,一個一個的發展計劃快速實現。還記得為了振興沙田當地經濟,我們招攬一家日本百貨公司在沙田開業,日本商人要求有大型開幕活動,我建議在城門河放煙花,與民同樂,雙方同意後,當時我只是一個小小DO,但仍硬住頭皮,單人匹馬,找署理港督夏鼎基商量,結果成功獲得批准。
 
     七八十年代的高速發展,壯大了土生土長的中產階層,香港社會也逐步擺脫了早期移民城巿的性格。而沙田也由初期公屋、居屋為主,加入了更多中產私人屋苑。中產階層追求的不止是搵食求存,還要求民主、求自由、求法治。加上香港前途問題困擾,中產巿民擔心香港未來,結果引發了移民潮,相信各位巿民總有認識的親朋戚友在90年代移居美加澳紐等地。但香港人沒有因此而放棄,留下的人反而更加積極建設香港。
 
     九七回歸後,香港人有了當家作主的意識,不再以身處「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去看待自己。在一國兩制、高度自治下,我們要處理好自己內部事務。大家情感上對香港越投入,必定會引發出各式各樣的爭議,例如民主進程、政府政策、宏觀發展戰略等。再加上亞洲金融風暴引發資產泡沫爆破,香港經濟衰退、沙士疫情,每每衝擊香港人。但在我們血液之內,仍然留存着務實、拼搏的性格,這些難關最終大家一一捱過。每當想到這裏,我總會想起沙士疫情時的醫護人員,他們那種專業、拼搏,自我犧牲精神,至今仍令我動容。
 
     2005年我署任行政長官一職、2007年當選第三屆行政長官,當時身處的是剛復蘇的環境,我為重建巿民對政府信心,提出推動各項大型基建上馬,刺激經濟,創造就業,香港經濟終於重回上升正軌。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來勢洶洶,令我憂心忡忡。幸好我們有過應對亞洲金融風暴的經驗,政府作出快速反應,推出「撐企業、保就業、穩金融」各項措施,穩定了局面。但全球化帶來的貧富懸殊問題,始終無法擺脫,亦積累了社會的怨氣。
 
     回歸15年,大家走過不平凡的路,有喜、有悲、有上、有落,有和諧一面,亦有爭吵一面。但總體來說,香港是在發展前進之中,因為背後有國家全力的支持,15年來一次又一次克服挑戰,迎難而上,我深信,香港人的拼搏,務實精神,不會改變。
 
     回望過去,我大半生同香港一起呼吸、一起成長,由一個政府二級行政主任開始,40多年來一同經歷香港種種變化,離任在即,百感交集。記得羅文的《幾許風雨》,有這樣一句:「見慣風雨,見慣改變,盡視作自然」。
 
     風雨過後,總有溫暖陽光,香港,就是這樣走過來!
 
    (以上是行政長官曾蔭權6月30日在香港電台發表《香港家書》的摘要。標題為本網站所加。)


香港特別行政區15th周年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