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傳媒監察是社會進步的動力

2012年04月23日

行政長官曾蔭權

     大家好,「香港最佳新聞獎」是目前香港新聞界最具代表性及權威的評選活動,通過表揚及嘉許優秀新聞工作者,鼓勵新聞界追求更高的專業水平及操守,從而推動社會進步。這是很有意義的活動。
 
     我衷心祝賀今年各位獲獎的新聞工作者,亦感謝大家為社會所作的貢獻。新聞工作者的質素,往往決定了社會的質素,市民是透過傳媒去了解社會、參與社會,推動社會變革;記者工作水平越高,社會自然也會不斷提升,不斷進步。
 
新聞自由是香港核心價值
 
     對政府而言,記者亦是輿論監督的武器。今年最佳獨家新聞得主好似「食環署查蠱惑肉」、「區議會選舉種票疑雲系列」,都是因有關報道而令政府要認真嚴肅處理。
 
     我本人當然亦是輿論監督的對象。傳媒關於我接受款待的一連串報道,令我深刻反省到從政者要秉持最高的操守,也知道公眾對從政者的期望。當然,面對輿論洶湧而來的指責、批評,任何人都會感到難受,但這同時亦是鞭策所有從政者知所改進的一股力量。
 
     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在亞洲地區有深厚的自由傳統,宗教自由、表達自由、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都是我們不可動搖的核心價值。
 
     自2005年署任行政長官以來,我時刻緊記,要保持香港自由傳統。對掌權者而言,記者的提問、質詢,甚至大聲喝問,有時的而且確令人難堪、尷尬,甚至不知所措,很多在場記者朋友,都會知道我有時會當場「面黑」。一方面我實在是難過感慨。另一方面,如果用另一種方法提問的話,我回答時可更暢所欲言。你們這麼問,我想答也不行。大家得不到結果,也許這正是記者所想要的結果。多年以來,我的確仍無法在大家面前掩飾個人情緒,但事後冷靜下來,我明白你們並不只是代表自己或代表報館這麼簡單。你們質問的背後,是代表着輿論對政府的監察責任,這是香港社會一直進步的動力,我希望日後可以繼續下去,但最好輕聲一點。
 
新聞自由與質素同樣重要
 
     美國今年頒發普立茲獎,網絡媒體Huffington Post的報道,獲得最重要的國內新聞獎,顯示了網絡媒體可同時兼顧新聞深度與速度,質素與效益並重。今年香港最佳新聞獎得主之中,我也見到影響力大的免費報紙,獲得最佳圖片「新聞組」冠軍,實在可喜可賀。
 
     新聞自由固然重要,但新聞質素也同樣重要。自從互聯網革命以來,新聞資訊已唾手可得,網絡、手機、社交媒體與新聞相結合,新聞傳播的速度及深度前所未見,影響力無遠弗屆,而新聞工作者將肩負更大的社會責任,社會對大家的專業水平及操守會有更高要求。
 
     過去網絡媒體經常被視為可信性極低、容易造謠、嘩眾取寵,正因為網絡媒體影響力大,所以更需要有質素、精闢而全面的新聞。媒體革命,令新聞的影響力大增,香港也不例外。
 
傳媒人任重而道遠 
 
    我們更大的轉變,是2017年香港會實現普選行政長官,逐步走向民主化。在這兩股力量下,輿論及民意在社會所扮演的角色將會越來越重要。在這轉變關頭當中,香港更需要有質素、有深度及有公信力的新聞,推動公民社會成熟,作為日後民主政制的基石,以理性防止社會走向極端、走向民粹,傳媒人任重而道遠。
 
     我深信大家投身新聞界,不為高薪厚祿,也不為舒適的工作環境,背後必定是有堅守的信念和使命。我很快就從行政長官職位退下來,但我仍然會是一個香港普通讀者,和市民一樣,每天也花時間去閱讀大家的報道。我希望每天打開iPad上網看報,都會看到有質素、有深度、有理有據的新聞。
 
     香港深厚的自由傳統,是香港人不斷奮鬥的成果,我衷心希望大家能繼續為一個自由而開放的香港努力。
 
    (以上是行政長官曾蔭權4月23日出席2011年香港最佳新聞獎頒獎典禮暨午餐會致辭全文。標題為本網站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