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曾德成 : 香港文化自由多元

2011年09月29日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聖彼得堡,初步所見所聞,有親切的感覺。普希金曾把這裡稱為俄羅斯「面向西方的窗口」,而香港長期以來就被看作是中國面向西方、面向海外的窗口。在向世界開放、匯聚多元文化這個角度看,我們兩個城市有不少相似的地方,都是重要的港口,是航運中心,貿易發達。
 
     香港是個高度開放和多元化的社會,約有700萬人口。去年從中國內地和世界各地來香港訪問的人次達3,600萬。我們的人口主要是華人,但以香港為家的人口其實來自世界各地,非常多樣化。
 
     香港設有121個外國領事機構,是世界上設置外國代表最密集的非首都城市之一。在這個開放、自由的社會,不同地方的文化自由繁衍;不同宗教的寺廟、教堂隨處可見。香港有各種各樣的華洋節慶,反映不同的傳統。
 
     你們會聽說過李小龍,以至成龍、吳宇森。李小龍可以說是六七十年代香港的象徵,他曾到荷里活發展,然後返回香港自己拍電影,把中國功夫推向世界。他的功夫打鬥場面,可溯源於中國傳統戲曲裏程式化的武術表演,以及中國古典武俠小說中的描述。荷里活電影充滿了對武器的幻想,而功夫片則是對人自身肢體的幻想。
 
     香港的流行音樂對全世界華人社會也有重大影響,對亞洲的韓國、日本的影響也不小。香港的美食同樣輸出到世界各地。
 
堅決支持貿易開放
 
     服務業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近95%,香港因而是亞洲最重要的商業和專業服務中心之一。香港長期以來獲評選為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系,也是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系。香港是自由港,不設關稅,只對汽油和煙草等製品徵稅。我們堅決支持貿易自由開放。
 
     我們又是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對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和改革發揮重大作用。2009年和2010年全年的首次股票上市集資額,香港居世界第一位。
 
     中國中央政府最近明確表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香港作為這樣的中心,有自己的法律制度,有獨立的銀行體系,有自己貨幣,港元可以在國際市場上自由兌換。
 
東西薈萃文化熔爐
 
     以上是對今日香港的簡介,我還想向各位說一說,香港是怎樣演變為今天的面貌,以及香港在世界上獨特文化的意義。
 
     首先要明白的是,香港從來都是,將來也是一個以中國人為主的社會。就是說,我們的文化、語言、傳統、思想、生活方式,都有深遠的文化淵源。明白這一點,並且了解中國數千年來的發展軌跡,就會明白香港為甚麼會成功演變為一個東西薈萃之地,一個文化熔爐,一個創意的冶煉場。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和」是個重要的概念,可以追溯至約3,000年前的典籍《易經》。它以陰陽概括了對天地的總體認識,認為世界萬物是互補相生、達致完滿和諧的。「和」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思想根源之一,從「和」可以達到和諧、和平。
 
     一個與「和」相似的概念是「同」。對於「和」與「同」,中國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年代有過爭論,爭辯「和」與「同」之差異。爭論指出,「和」有陰有陽有差異,而「同」意味着無差異。因此「和」才能發展演進,而「同」是無以為繼的。
 
     孔子後來就有了著名的論斷,提出要「和而不同」,就是說「和」必須包含對「不同」的承認和尊重。
 
     在一些歐美人士眼中,「和諧」暗示着趨同,或者極為相似,甚至懷疑是要否定他們的諸如人權等價值。
 
     但在中國人看來,差異性是「和」的重要特徵。「和」的精髓,在於允許差異,接納差異。
 
     想像一下由著名的聖彼得堡交響樂團演奏的索斯塔科維奇的交響樂,它一定要有不同音色的樂器配合、交響,才可以產生那麼層次深厚、音色豐富而和諧的音樂來。
 
多元才能持續發展
 
     科學研究愈來愈發覺世界必須生物多元才能持續發展,一個即使不起眼的物種,也會在關係世界命運的生物鏈中擔任着難以替代的角色;任何一個物種的消失,都可能導致長久的生態失衡。為了我們和我們的後代,人類當前的重要任務,是要保護世界的多元。
 
     你們很多人會知道,香港近代曾受英國管治逾150年,於這期間走上一條與祖國大陸不一樣的發展道路,這對我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有深刻影響。
 
     香港作為商貿轉口港的發展,使我們明白到環球市場變動不居,明白到要保持競爭力,就得反應敏捷靈活。換言之,要時刻待機善變。香港始終是個根植於中華文化的華人社會,但是充分吸收、採納了英國人引入的制度。香港社會也明白到我們穩定繁榮所賴的某些制度與理念至關重要,包括司法獨立,廉潔高效的政府,公平競爭的商業環境,新聞和資訊自由。
 
樂於求取國外經驗
 
    香港人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還有數以萬計的香港人走出去,到世界各地接受教育。國際教育和海外學習的經驗,使香港年輕人勇於探索,勇於接受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他們從海外帶回來的知識和經驗融入香港社會,生根發芽,孕育出創意和革新,以致逐漸改變我們社會和經濟的遺傳基因。近年也有更多香港青年到祖國內地求學。
 
     中國人不排斥外來文化,樂於求取國外先進經驗。西方傳來的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都很好,我們很願意學習,但是中國的革命先輩有一個疑問:為甚麼我們想求教的老師,老是要欺負我們呢?所以,顯然還有其他考慮。我們這一輩曾經在英國殖民主義之下的生活的人,知道實際上有多少完全違背了表面堂皇的價值。
 
     大家在這裏會比我知道得更清楚,上世紀90年代發生的一連串變化,產生了影響廣泛的政治效應,使全世界的政治格局面目全非,世界從此進入了後冷戰時代。有人提出「歷史終結」論,認為歷史已終結在美國、西歐的自由民主制度和西方價值的勝利之上。歐美價值變得絕對化。接着又有美國學者提出,先前由政治制度不同而起的衝突,會轉化為由文明不同而起的衝突。
 
    「歷史終結論」預期政治制度和價值在全球趨同。「文明衝突論」意味着差異不能調和。如今到處都在說全球化,仿佛全球化,就意味着全球趨同,同一種文化,同一個制度了。可是眼前的事實告訴世人,歷史並沒有終結,還在作新的演變和探索。全球化也並非變得萬事劃一,其實正催生着多樣性。現代性因而也不是單一的,可以有不同文化形式的現代性。各種不同的文化傳統對現代性都有塑造作用。中國有強大而深遠的文化傳統,幾千年延綿不斷,有自身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如今正在塑造自己的現代性。中國式的現代性一定不同於美國式的現代性。
 
     俄羅斯的文化傳統同樣十分強大,俄羅斯文化,如音樂、美術、文學,在中國、在香港都有影響力,都有愛好者,俄羅斯的藝術團體經常出現在香港的舞台之上。來到俄羅斯,我也見到俄羅斯有自己的現代性,很不同於西歐、美國。
 
     文化多樣性是客觀存在,我們能否避免文明衝突,使不同文明和諧共融呢?這關乎世界和平和人類未來。正是在這個問題上,我看到了香港文化的意義。
 
     若你能明白我剛才所說「和」的概念,你會較易明白,為甚麼香港人在國際的企業和投資者,與中國的企業和投資者之間穿針引線,能夠如魚得水。適應和採納新思想,對於香港是自然而然的事,因為這是香港文化和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博採眾長、東西薈萃,創造了一個動力不絕、自由開放、多彩多元的社會,它根植於中華文化傳統,而在與地球村的互動中茁壯成長。
 
    「和」的概念也表現在香港自從1997年回歸後的發展之中。
 
     過去14年來指導我們發展的「一國兩制」原則,要旨在於和中存異。「一國兩制」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提出時,西方很多人認為這是把開放的、資本主義的香港吸納到我們當時尚封閉的、社會主義祖國的新穎方法。事實上,這是一個古老哲學理念切合於香港實際的應用。
 
     各位,小小的香港,正進行着新時期一項振奮人心的探索。世界主要文明的不同價值觀、習尚、實踐在香港交匯,我們承受可能衝突的壓力,極力促進融和與超越。我們面對着不少困難,但我們相信香港是解決這問題的天造地設之地。
 
     聖彼得堡與香港之間有大量交流和合作的機會,俄羅斯文化、思想、技術可以豐富香港這個成功的故事。我希望,我們可以攜起手來,讓世界更美好、更精彩。
 
    (以上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9月29日在俄羅斯聖彼得堡人文大學主持客席講座以「香港的文化意義」為題的發言摘要。標題為本網站所加。)


香港地質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