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新聞網 ENG | | | | |

政府評論

從另一方面衡量體育水平

從另一方面衡量體育水平

2011年07月17日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

     衡量一個地方的體育水平,大家常看一個地方在國際比賽中拿到多少獎牌。在國際體育比賽中,大家都希望多拿獎牌,以示體育水平高超。獎牌的多寡無疑是體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否則大家不會為之付出那麼大的努力,可是它不代表一切。
 
     人們日益看到,真正關心體育,不僅要關心體育金字塔的頂尖有多輝煌,還要關心金字塔的基座有多廣闊;不但要關心運動員生涯的軌跡會升得多高,還要關心他們的路能走得多遠。
 
     運動員常常是大眾敬佩的英雄,他們奪標的一剎那,的確會有「萬千寵愛在一身」的感受。為了這一剎那,運動員付出很多,有事前的付出,也有事後的付出。運動員為奪標而艱苦卓絕訓練的事跡常讓人感動,但也有運動員從運動場的勝利中退下來,在社會的競爭中找不到方向。
 
     近年來,香港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捷報頻傳,讓全港市民倍添自豪。在這些矚目的成績之外,還應該注意到的是,運動員受到日益有力的支持,他們在役時的訓練、退役後的出路,都得到關懷。關懷來自政府,也來自社會各界。這涉及多項計劃。
 
     其中一項計劃是香港體育學院運作的「香港運動員基金」,它協助個別運動員在體育事業上一展所長,並讓他們接受其他訓練,安排退役後出路。基金讓運動員報讀本地或海外的課程,退役運動員進修時還有生活費資助。基金最初約有港幣1,300萬元,政府撥款佔800萬元,公眾捐助佔500多萬元。至今,已有110多名運動員受惠,累積資助總額約1,000萬元。大家熟悉的趙詠賢(壁球)、蔡曉慧(游泳)及李致和(3項鐵人)等都利用基金順利完成學業。特區政府2009年又注入500萬元設立「青年運動員獎學金計劃」,已有43名奪得獎牌的青年運動員獲頒獎學金約42萬元。
 
     特區政府又自2008年起給港協暨奧委會撥款約1,100萬元,推行「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計劃」,支援運動員在教育及職業上發展。運動員在退役後4年內可按規定申請各項教育及就業支援,包括職業訓練、師徒計劃、體育大使計劃、職業發展諮詢服務及就業和實習機會。截至今年7月,共27名退役運動員獲資助升學,可升讀的課程包括語文課程、證書、文憑、高級文憑、副學位和學士學位,共獲獎學金約72萬元。
 
     此外,有48名運動員申請就業支援,其中有23名退役運動員透過計劃成功覓得全職或兼職工作。退役足球員陳志康就透過進修英語課程,加強與外籍球員的溝通,改進教練工作;計劃退役的劍擊運動員顏冠一申請獎學金修讀副學士課程,希望退役後能從事康樂及旅遊相關行業;退役划艇運動員翁嘉茵透過就業計劃,轉型成為寵物美容師。
 
     此外,不少精英運動員年輕時雖然專注訓練,但都希望在賽場上奮力拼搏後,有機會升讀專上院校。為此,經民政事務局穿針引線,由2008 - 09學年開始,港協暨奧委會和香港體育學院均可以推薦精英運動員入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大專院校,至今3年,已有約40名精英運動員獲成功推薦。香港體院自2008年起亦獲得政府資助推行「運動員教育及職業發展計劃」,為運動員提供多元化教育及職業發展支援,包括學校轉介;學業指引、諮詢、補習;個人發展培訓課程,例如公開演講能力、傳媒應對技巧、財務管理、時間管理及溝通技巧等。
 
     大家的關心,最有助青年人成材。
 
     (以上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7月17日在其網上專欄「局長隨筆」發表的文章。) 

回到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