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圖片

夢遊人生: 藝術家黃國才以作品《夢遊號》表達香港人的忙碌生活,希望提醒大家不要只顧工作,忽略生活的意義。

圖片

地鐵車廂: 賴筠婷的組合畫作《車廂》,以水墨描繪地鐵車廂的情景。人物背景不同、形態各異,卻都是香港本色。

圖片

生命無常: 黃炳培(又一山人)的作品《無常》,表面看是普通不過的沙發和茶几,但造型同時看似一副棺木,引發觀眾思考死亡。

圖片

以古繹今: 獲青年藝術家獎的徐沛之,以草體書寫流行曲《陀飛輪》歌詞,另樹一格。

當代藝術拉近生活

2013年11月17日
   藝術不一定抽象,可以很貼近生活。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香港藝術館籌劃的「香港當代藝術獎」,前身是兩年一度的「香港藝術雙年展」。這項藝壇盛事以公開比賽形式,為藝術工作者提供參展平台,發揮創意,展現才華。今屆得獎展品,不少是植根生活、體現生活、反思生活之作,引發觀眾更深的共鳴。
 
   「碌架床」改裝成單車,讓人在睡夢中四處遊走,這是香港當代藝術獎2012得獎作品之一 --- 《夢遊號》。紅色鐵造的「碌架床」,配上車輪裝置,看似漫不經心,其實包含深意。作者黃國才解釋,床本來讓人休息,加了車輪却像一部機器。躺臥在這床上,總會不由自主地滾動向前,難以安眠,就像不少香港人的處境,埋首工作,沒真正休息的一刻。
 
   「我們身邊很多同事,上班時好像只得個軀殼,靈魂不知到哪裏去了。他們又常把工作帶回家,不能真正休息,連睡覺也像在工作。我的作品正要表達這種狀態。」黃國才希望提醒大家不要只顧工作,忘記了生活本身的意義。


以古繹今 感受更深
 
   地鐵車廂是另一個表現港式生活的地方。賴筠婷的組合畫作《車廂》,以水墨描繪地鐵車廂的情景,三幅畫的人物背景不同、形態各異,卻都是香港本色。作品以工筆勾勒輪廓,每幅花七小時畫底稿,再逐層上色。賴筠婷指,以彩色繪畫,是想效果更逼真,讓觀衆覺得畫中人就在自己眼前。
 
   另一得獎作品是徐沛之的《陀飛輪》,同樣以傳統手法表達現代感。徐沛之筆走龍蛇,以草書書寫流行曲《陀飛輪》的歌詞,獲青年藝術家獎。徐沛之說,傳統書法家常把思想感情融入作品,但筆下往往是古人的詩詞,現代觀眾難免有抽離之感。因此,他嘗試謄寫黃偉文填詞、陳奕迅主唱的流行曲《陀飛輪》的歌詞,另樹一格。
 
以藝術思考死亡
 
   黃炳培(又一山人)同樣希望藉藝術反思生活。他的作品《無常》,表面看是你我家裏都有,普通不過的沙發和茶几,但造型同時看似一副棺木,不免引發觀眾以另一角度思考死亡。
 
   「人生在世,不知擁有多少物品,但到離開時,最貼身的棺木,卻偏偏與你一點關係都沒有。我覺得這樣很不完整,也不合邏輯。」黃炳培將書架改裝成一張三座位沙發和一個茶几,同時可組合成一副棺木。「人生無常,你不會知道那天有多接近。試想想,要是你每天坐的沙發就是你的棺木,那你每天自然會思考死亡的問題,做人也會更加積極。」
 
   香港當代藝術獎2012共97件得獎和入圍作品現正在香港藝術館展出,展期至2014年1月5日。


文化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