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心願](/images/city_life/2013/08/week2/eddie1.jpg)
完成心願: 劉培基為梅艷芳於2003年最後的演唱會,設計一套簡單而高貴的婚紗,完成她嫁給舞台的心願。
完成心願: 劉培基為梅艷芳於2003年最後的演唱會,設計一套簡單而高貴的婚紗,完成她嫁給舞台的心願。
![份量十足](/images/city_life/2013/08/week2/eddie2.jpg)
份量十足: 劉培基以紅色和金色為主調,設計這套極具份量的西式裙褂,盡顯梅艷芳的「樂壇女皇」地位。
份量十足: 劉培基以紅色和金色為主調,設計這套極具份量的西式裙褂,盡顯梅艷芳的「樂壇女皇」地位。
![舞台結緣](/images/city_life/2013/08/week2/eddie3.jpg)
舞台結緣: 1983年,已成名的劉培基為剛出道的梅艷芳設計出席東京音樂節的舞台服,從此結下一生的情誼。
舞台結緣: 1983年,已成名的劉培基為剛出道的梅艷芳設計出席東京音樂節的舞台服,從此結下一生的情誼。
![百變形象](/images/city_life/2013/08/week2/eddie4.jpg)
百變形象: 劉培基精心打造的「百變梅艷芳」,是將歌者、歌曲和形象融為一體,令人深刻印象。
百變形象: 劉培基精心打造的「百變梅艷芳」,是將歌者、歌曲和形象融為一體,令人深刻印象。
![大膽創新](/images/city_life/2013/08/week2/eddie5.jpg)
大膽創新: 劉培基曾以「生果頭」來為梅艷芳設計一身森巴女郎的形象。(圖片由香港文化博物館提供)
大膽創新: 劉培基曾以「生果頭」來為梅艷芳設計一身森巴女郎的形象。(圖片由香港文化博物館提供)
![度身訂造](/images/city_life/2013/08/week2/eddie6.jpg)
度身訂造: 展覽同時展出劉培基為多位名人好友設計的高級訂製服。
度身訂造: 展覽同時展出劉培基為多位名人好友設計的高級訂製服。
![香港精神](/images/city_life/2013/08/week2/eddie7.jpg)
香港精神: 劉培基坦言在50年的設計生涯中,沒有辜負任何一件作品,並以自身經歷鼓勵年輕一代要努力,傳承能屈能伸的香港精神。
香港精神: 劉培基坦言在50年的設計生涯中,沒有辜負任何一件作品,並以自身經歷鼓勵年輕一代要努力,傳承能屈能伸的香港精神。
劉培基:創作需要有愛
2013年08月11日
過去半個世紀,時裝及形象設計師劉培基的作品多不勝數,讚譽不絕。香港文化博物館最近為他舉行個人作品展,近70套由他設計的潮流衣飾、優雅晚裝,以至華麗絕倫的舞台服裝,呈現觀眾眼前。劉培基表示,其作品每件都充滿愛,他與已故樂壇巨星梅艷芳的相遇,更成就了「百變梅艷芳」的傳奇。
劉培基經歷了艱苦的童年,八歲時母親因改嫁而離開他。1962年,只有11歲的劉培基被送去跟隨上海裁縫師傅當學徒,自此與時裝設計結下不解緣。年幼的經歷,不但沒有令劉培基放棄自己,反而激勵他盡力做好自己。
劉培基16歲便創業。70年代初,他籌得學費後,遠赴英國修讀時裝設計。後來他決定回到土生土長的香港大展拳腳。1977年,他首次參與香港貿易發展局舉辦的成衣節,以個人品牌創作成為大會壓軸演出。同年獲邀到倫敦參與時裝節,往後每年均到世界各地參展,奠定其國際設計師的地位。
體現香港精神
「我對自己要求高,每一位顧客,都對我有期望,才找我設計。我很幸運,從來都沒有辜負任何一件作品。我從來也沒有想過,一個『學師仔』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
劉培基希望透過這次個人作品展,鼓勵年輕人為未來作好準備。「每個行業都會有高低潮,過去50年,本土時裝發展並不容易。順境時,我不會故意高調,遇到逆境,我笑着面對。機會永遠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年輕人無論遇上多大困難,都不要沮喪。香港人要緊記,我們都能屈能伸,這就是『香港精神』。」
遇上生命摯友
這次展覽可讓公眾近距離欣賞梅艷芳廿多套舞台服飾,感受形象設計的登峰境界。1983年,已經成名的劉培基在唱片公司介紹下,認識剛踏足樂壇的梅艷芳,為她設計出席東京音樂節的服飾。
「我在很困難的環境中長大,明白到人遇到困難時,很需要別人幫助。如果你有能力,可以付出愛,就應該去幫忙。」
兩人首次合作,就迸發出耀眼光芒,成為摯友,合作無間。劉培基將形象設計的概念引入香港,「百變梅艷芳」這美譽,迅速傳遍世界各地的華人社區,同時成為不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打造巨星光芒
「我打造的『百變梅艷芳』,並非單靠轉換衣服。聽梅艷芳的歌曲,很自然地想起她演繹歌曲時的獨特形象。『烈艷紅唇』的音樂響起,你會想起梅艷芳身穿『菠蘿釘』上衣的形象。聽見『似水流年』,她穿男裝的模樣就會在腦海浮現。聽見『淑女』、『壞女孩』都會喚起截然不同的形象。這就是『百變』,是形象設計的工作。」
梅艷芳的鮮明形象,全賴劉培基和梅艷芳之間的默契和信任。「她對我完全信任。她甫出道,便由我塑造形象,我們不需要太多言語交流,有的是默契。每當唱片公司要為她宣傳一首歌時,我只會問她打算有哪些動作或舞步,她告訴我便行。」
「大半年前,何韻詩(歌手)問我:『你曾為梅艷芳設計過一個形象,將很多水果放滿她的頭(帽)上,實在太厲害了,她沒有異議嗎?』當時梅艷芳確實亳無異議,更以此形象現身記者會。」
衣裳流露惜愛
要選最愛的作品,劉培基說,每件都愛,全都是他用心創造的。不過,最令他刻骨銘心的,是為病重的梅艷芳,設計在2003年舉行的最後演唱會的服飾。
「她希望我造一件金色的服裝,但是,我覺得一定要加上紅色,因為她當時面色已經很蒼白, 如果選用金色的話,面色會更差。我認為紅與金是很華麗的配合,亦很適合她。」
「有人以為那套舞衣連頭飾有80磅重,其實,我擺放在梅艷芳頭上的飾物,一定不能重,飾物裡面全是海綿,看起來給人沉甸甸的感覺,是因為手工很多、很仔細。」
洋溢愛的展覽
「梅艷芳說很希望擁有自己的婚紗,我聽到時,心裡很難過。一位如此出色的女歌手,多才多藝,又重情重義。為何最終竟沒有人愛她、珍惜她?竟然讓她在與歌迷道別的演唱會上,穿上婚紗,嫁給舞台?」
劉培基喟嘆:「我幾乎認為這是我一生中,最美麗的設計。一件最華麗、簡單、高貴的婚紗,穿在一個世間上最孤單的女子身上。她在死神面前歌舞,令人震撼和傷心。」
「他Fashion傳奇Eddie Lau‧她Image百變‧劉培基」展覽亦展出多套由劉培基和名人好友捐贈的高級訂製服。當中包括他為白雪仙、楊紫瓊、汪明荃、羅文等設計的服裝。「多年來,我和這麽多天王巨星合作過,我們對工作的要求都非常高,但我們從沒爭拗,遇到問題就一起討論。我從事藝術工作多年,從來不以金錢掛帥,反而覺得創作需要有愛。就是這樣,交上不少知己良朋,這是工作以外的快樂。」
其他展品包括劉培基孩提至今的珍貴照片,也有他的設計草圖、剪報和時裝表演紀錄片段等,讓觀眾可從多角度透視劉培基這個「香港傳奇」。展期至2014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