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內容。
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走進羅浮宮的視覺盛宴

2017年05月07日

認識歷史

認識歷史:  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鄭煥棠希望訪客欣賞不同時期的藏品,了解背後的故事,也認識羅浮宮由防禦堡壘變成皇宮,再蛻變為博物館的歷史。

重點展品

重點展品:  高1.73米的《作家尚‧德拉封丹(1621 – 1695)》大理石雕塑坐像是首次在羅浮宮以外的博物館展出。

刀功細膩

刀功細膩:  荷蘭畫家林布蘭的版畫初稿《耶穌行醫》,或稱《一百荷蘭盾版畫》,輕柔至深重的線條變化豐富,人物栩栩如生,足見畫家的刀功。

埃及文物

埃及文物:  奈斯曼《亡靈書》:秤量心臟圖寫上咒語、詩句、儀式、插圖等,隨死者陪葬,保護亡靈應付挑戰,順利通過審判,得到永生。

經典畫作

經典畫作:  法國畫家傑利柯的油畫《梅杜薩之筏》草稿是對當政者的控訴,畫中描繪遭遇海難的水手在木筏上求生場面,是浪漫主義畫作的經典。

香港獨有

香港獨有:  香港文化博物館自製電子版《蒙羅麗莎的微笑》,配上香港不同景點、地標和建築作背景,歡迎訪客拍照留念。

香港文化博物館由即日起至7月,舉辦「羅浮宮的創想---從皇宮到博物館的八百年」展覽,展出法國羅浮宮不同時期的珍藏,包括繪畫、雕塑、陶塑、工藝品、掛毯等,讓訪客近距離欣賞這些藝術瑰寶,同時認識羅浮宮800年來的變遷,從中世紀的防禦堡壘到皇宮、再蛻變為博物館的歷史。

 

玻璃天幕 增代入感
踏進展廳,抬頭是飄着藍天白雲的金字塔頂,仿照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天幕,增強訪客的代入感,以及認識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這座金字塔式建築。

 

展覽分六個展區,介紹不同時期的羅浮宮。各展區的設計均別出心裁,例如介紹羅浮宮擴建工程的展區就以石牆為背景;介紹弗朗索瓦一世和路易十四時期的宮殿和皇室收藏區,就以紅牆配搭雲石圓柱,展出一系列油畫、版畫和素描;放置《古羅馬皇帝裝束的路易十四騎馬像》的展廳更參考羅浮宮設計,裝飾着天花壁畫,富麗堂皇。

 

這次展出的130多件珍品,都是從羅浮宮精挑細選,包括繪畫、雕塑、陶塑、掛毯等,部分更是首次在羅浮宮以外展出,包括《作家尚‧德拉封丹(1621 – 1695)》的大理石雕塑坐像以及大約公元前500年在希臘阿提卡地區製造的《馬首》(雕像殘件)等。

 

館長精選  細味品嘗
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鄭煥棠推介數件展品,包括著名荷蘭畫家林布蘭的版畫初稿《耶穌行醫》,或稱《一百荷蘭盾版畫》。

 

「版畫從輕柔至深重的線條變化相當豐富,足見林布蘭的刀功,充分捕捉光線和陰影,令畫像栩栩如生。」鄭煥棠說。

 

另一件館長推介的展品是古埃及人的陪葬品、公元前300多年的奈斯曼《亡靈書》:秤量心臟圖。

 

鄭煥棠說,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後靈魂依然存在,須接受挑戰才能得永生。《亡靈書》寫上儀式、咒語、詩句、插圖等,保護亡靈通過考驗和審判,獲得永生。

 

「《亡靈書》其中一段描述死者在冥王前接受審判,死者的心臟和羽毛放在天秤兩端,羽毛代表正義,如果心臟較羽毛重,意味死者有罪,得不到永生。」

 

鄭煥棠又推介一幅由法國畫家傑利柯繪畫的油畫《梅杜薩之筏》草稿,表達對當政者的控訴。

 

「當時法國當政者派軍艦執行軍事行動,其間軍艦擱淺,貴族紛紛坐救生艇逃生,軍艦上的水手無法逃生,只能在木筏上飄流等待救援。傑利柯以浪漫主義的方式繪畫,豐富的情感震撼了當時的社會。」

 

教育專區 穿梭時空
另外,展覽設教育專區「德儂館長的超時空藏寶閣」,有互動展品和節目放映供訪客探索羅浮宮豐富的藏品,發掘背後的精彩故事。

 

「德儂館長是羅浮宮的首任館長,由拿破崙任命,曾跟隨拿破崙遠征埃及和歐洲各地,搜羅了不少珍寶帶回羅浮宮。」鄭煥棠說。

 

「藏寶閣」設有虛擬時光機,讓訪客與羅浮宮和紫禁城的重要人物「會面」,了解這兩座中法宮殿發展相似之處,從而增加對兩國文化的認識。

 

「藏寶閣」又特設電子屏幕展示《蒙羅麗莎的微笑》,配以維港景色、鐘樓、電車等香港地標建築和傳統特色。

 

「我們無法把真正的《蒙羅麗莎》帶來香港,所以剪輯了一幅《蒙羅麗莎》的圖像,以香港風景作為背景,讓觀眾來到專區合照留念。」鄭煥棠說。

 

「羅浮宮的創想---從皇宮到博物館的八百年」是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的大型展覽之一,展期至7月2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二十周年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