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圖片

以海為家: 方老太說方先生一生屬於海,所以按照他的意願,把骨灰撒進大海,就像送他回家。

圖片

大型渡輪: 食環署由今年1月開始,採用大型渡輪接載巿民進行海上撒灰儀式。

圖片

無盡思念: 食環署職員在渡輪上,即時為家屬登記開設「無盡思念」網站,讓親友隨時隨地悼念先人。

讓生命回歸大海

2012年04月04日
     有人認為,把骨灰撒入海洋,可讓逝者回歸生命的本源;亦有人認為,讓骨灰隨水漂流,就像四周遊歷。近年,愈來愈多人接受以海葬的模式處理骨灰,對73歲的方老太來說,更有着特別的意義。
 
    「他愛海,他的一生屬於海,所以他說要葬於海。」方老太坐着輪椅,帶着丈夫的骨灰,由兒子陪同登上渡輪,準備進行海葬。方老太憶述,丈夫方榮康生於斐濟群島,他的父親本是生意人,因安排運貨,而開始造船。方老先生來到香港後,最終以設計和造船作為他的終身職業。
 
     繼承父業的方偉祺說,父親生前得悉食物環境衞生署的海上撒灰服務,便覺得十分適合自己,於是囑咐兒子在他身後申請這項服務。「爸爸造船,我自幼跟隨爸爸出海試船,海就像我們的家。」他說,把父親的骨灰撒進海中,就像帶他回家。


隨水漂流  四處遊歷
 
     同樣為丈夫申請海上撒灰的黃太說,丈夫在臨終前叮囑她,要完他的心願。「他很喜歡海,也很喜歡旅遊。將骨灰撒進海中,他便可以隨水漂流,四處遊歷。」
 
     過去數年,選擇海上撒灰的人數增長達四倍,由2007年的160宗申請,飈升至去年的超過660宗。
 
     食環署2010年開始提供渡輪服務,免費接載巿民出海撒灰,至今已處理1,200多宗申請。由於需求漸增,食環署今年1月提升服務,由以往的較小型的渡船,改為可容納多於200人的大型渡輪。船上還有洗手間、熱水及小食供應。
 
    「起初以為要乘坐細船,我還擔心暈船。」黃太曾想過租用私人遊艇為丈夫進行海上撒灰儀式,但價格昂貴。她後來獲悉食環署已提升服務,採用大型渡輪接載家屬,更可容許最多七位親友同行,她立即提出申請。「這渡輪很舒適,很寬敞,而且是免費服務,可減輕我們的負擔。」
 
無盡思念  隨時追憶
 
     渡輪上,食環署的職員協助家屬開設「無盡思念」網站,黃太和親人亦即時登記。她認為,丈夫作出海葬的決定,另一原因是為子女節省開支,不需為他購買龕位,設立網站可讓他們日後可以隨時隨地在網上追憶及悼念丈夫。
 
     食環署提供的海上撒灰服務,包括有專業禮儀師協助家屬分批進行不同宗教的悼念儀式。禮儀師鄭志偉說,近年愈來愈多人接受以海上撒灰的方式處理先人骨灰。為了尊重先人,他與同事努力研究不同方法進行儀式。起初他們提供手套給家屬,以手把骨灰撒於海中,後來改為透過木槽將骨灰送到海中。
 
    「中國傳統思想認為,送別先人必須經過木,所以將骨灰送入海的木槽,是我們特別找木匠製造的。」提升服務後,他們還改變以往直接把骨灰放到木槽的做法。「現在我們先將骨灰放入以環保物料製造、遇水會溶的膠袋。這樣,既不會有部分骨灰留在木槽上,也讓先人的骨灰完整地送進大海。」
 
一份工作  一種禮儀
 
     鄭志偉當了禮儀師已18年,兩年前開始擔任海上撒灰禮儀師的工作。每次要統籌多個家庭進行儀式,事前的聯絡工作、出海後的程序安排,全由他一手包辦。但對他來說,還有一大挑戰。
 
    「我本來是會暈船的,從事這工作的第一年,是乘小型船隻出海的,每天都要服暈浪丸才能開工。」
 
     轉用大型渡輪後,鄭志偉再不用服暈浪丸,令他有興趣繼續做這份工作是一份滿足感。
 
    「有一次出海途中遇上大風浪,要在回航和轉地點之間作抉擇。最終成功轉到另一海域進行儀式,家屬不用另行安排時間出海。儀式完成後,家屬們竟然鼓掌,部分還上前跟我握手言謝。」鄭志偉說,可以幫助遺屬完成先人心願,這是當禮儀師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