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機遇: 郵政署長張雲正指出,智能手機日漸普及,香港郵政亦推出智能手機應用程式。
紀念郵票: 香港郵政以「香港郵政服務170周年」為題發行一款郵票小型張及相關集郵品。
香港郵政「網」上覓甘泉
2011年08月14日
刻着「遠方傳喜訊,苦渴遇甘泉」的木匾,高高掛在中環郵政總局大堂牆上。這句出自聖經的金句,正好形容郵政服務的重要。香港的郵政服務已有170年歷史,經歷種種變遷,面對不少挑戰,而互聯網的出現,便令環球郵政服務陷於低潮,但香港郵政卻能從中尋覓商機。
1841年8月25日,郵政署正式成立,首間郵局設於中區政府山。郵政發展初期,郵費是由收件人支付的。直至1858年,當局才硬性規定寄件時須預付郵費。郵政署在1862年發行香港首批郵票,郵票上印有英女皇維多利亞的頭像,面額由2仙至96仙不等。
多年來,郵政署均以送遞郵件為主要服務,處理過的郵件數以億計。該署亦不斷發展,由火車、船運、空運,到70年代的特快專遞服務。隨着科技進步,香港郵政卻要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互聯網。
把握機遇 成網購平台
互聯網的出現令電郵流行起來,也湧現林林總總的社交網站、視象通訊,使投遞郵件的數量大幅下降。全球郵政業務因而出現危機,郵政服務更被視為夕陽行業。
香港郵政由1995年起改以營運基金方式運作,需要自負盈虧。雖然面對逆境,卻能把握機遇。郵政署最近仍在增聘人手,便是最好的明證。
「傳心意、遞商機」是香港郵政的理念。郵政署長張雲正指出,近年互聯網的普及和電子通訊媒介的興起,對全球郵政服務雖是嚴峻考驗,卻帶來簇新的消費模式。「電子商貿的發展,為我們帶來商機。過去數年,由網上購物而衍生的小包,即少於2公斤的包裹,業務增長非常迅速。」
網上購物成為潮流,香港郵政亦把握機遇,推出多種相關服務,並與團購網站合作,透過全港126間郵局作為平台,讓巿民在網上購物後,可選擇郵差派遞上門,或者在各區郵局直接付費和取貨。
歷史悠久 獲市民信賴
張雲正表示,香港郵政的最大優勢是收費廉宜和深得巿民信賴。「香港郵政服務大眾多年,有悠久歷史,所以巿民在網上購物,依賴我們去投遞,甚至收費,也沒有問題。」他說,以郵局作為取貨及收款平台,可以方便一些未能於特定時間在家中等候郵件的巿民,或者不想公開住址等私隱的顧客。
香港郵政亦顧及貨品賣家的需要,推出「投寄易」服務,讓賣家可以在投寄貨品前,在網上輸入郵件及報關資料,甚至在網上繳付郵費,即時列印地址標籤,便可以到郵局投寄,省卻不少輪候時間。目前這項服務只適用於eBay拍賣網及部分郵局,香港郵政準備在半年內,推廣至所有其他網站用戶及郵局。
由於智能手機日趨普及,香港郵政因應客戶需求,推出智能手機應用程式。客戶可以透過程式隨時隨地查詢郵件的派遞詳情、計算郵費,也可以在地圖上尋找鄰近的郵政局或郵箱。
優化服務 尋覓新方向
雖然香港的地理位置在郵政業務上,仍享有不可取代的優勢,但張雲正認為,科技日新月異,香港郵政必須與時並進。「環境改變,我們唯一的選擇便是適應。挑戰最終會帶來新機會,所以我們會在這方面尋覓新方向。」
香港郵政未來會推出多項與互聯網有關的新服務,包括發展網上直銷平台,支援中小企以通函、網頁等宣傳,並在網上推銷郵票和郵品,吸引海外收藏家。
張雲正表示,香港郵政會積極與國際主要的郵政夥伴合作,推出更多價格相宜的新服務,例如追蹤郵件、網上購物額外保險及網上預付郵費等,為網購客戶提供多元化和可靠的郵政服務。
(今年是郵政署成立170周年,《政府新聞網》以系列報導方式,與市民分享百年郵政的人和事,這是三篇系列報導的最後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