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圖片](/images/categories/health/2011/01/week2/Snooker-110111.jpg)
桌球英雌: (左起)蘇文欣、吳安儀和葉蘊妍為香港奪得歷史性的亞運金牌。
香港體育學院
香港體育學院運用精英體育培訓的專業知識,透過最先進並以事實為基礎的精英體育培訓,讓本港運動員持續爭取世界級佳績。
桌球三女將改造紳士形象
2011年01月12日
香港女子桌球隊在廣州亞運奪得英式6紅球項目金牌,教人眼前一亮。三位女將吳安儀、蘇文欣和葉蘊妍,讓大家知道香港桌球高手不僅傅家俊一人。她們接受《政府新聞網》訪問時齊聲表示,桌球能訓練思考,希望有更多小朋友和女士能參與這項「紳士」運動。
三人中,吳安儀年紀最小,剛滿20歲。一臉稚氣的她已是兩屆世界業餘賽冠軍,志願是以桌球為終生職業。她13歲開始打球,啟蒙老師是父親兼前香港冠軍球手吳任水。由於父親經營桌球室,安儀盡佔地利。
然而,按桌球室規例,16歲以下人士晚上8時後不得進場,所以她曾受「走鬼」之苦,影響練習和比賽的機會。她希望能放寬有關條例,讓年紀小的球手有更多機會練習。
紳士運動訓練思考
「很多小朋友做完功課、吃過晚飯已是8時後,不能進入桌球室令他們少了時間練習,較其他地區的球手吃虧。」她唸中五那年,因要代表香港出外比賽而向學校告假,老師和同學才知她打桌球,嘖嘖稱奇。
桌球以往給人的印象是不太「正經」,但安儀表示,這種在19世紀駐印度英軍陣營中興起的運動,是「紳士」運動,而且能訓練思考,每局、每球的打法都不同,變化萬千。打桌球需要心情平靜,她以前情緒容易波動,打球日子長了,人也變得冷靜。
球齡最淺的蘇文欣表示,桌球其實是十分適合女孩子的,因為體力消耗較其他運動少,而且女生一般較細心,在「拆局」上較為優勝。
加倍努力彌補不足
今年29歲的文欣可謂「大器晚成」,3年前才正式學打桌球,首次出外參加大賽是2009年的世界業餘賽,第2次是廣州亞運。正是那面亞運金牌,令她的家人放心讓她當全職運動員。
大學主修體育的她,當日向家人提出想當全職運動員時惹來反對,自己更要自掏腰包出外比賽,但因為當運動員是自己的理想,決定給予自己3 - 5年時間。經過不斷努力,結果金牌提早到來,資助也多了。
她謙稱,自己廿來歲才打桌球,相比其他地方如內地,很多球手10歲前已開始學,自己較吃虧,唯有加倍努力,彌補不足。
近十年香港桌球名聲冒升,「神奇小子」傅家俊更揚威英國職業賽。數月前香港體育學院聘得英國桌球名宿基夫斯的兒子韋恩‧基夫斯為總教練,訓練港隊球手之餘,還負責推廣這項運動。
爭取參加大型賽事
吳安儀表示,桌球不像籃球、足球,很難吸引兒童參與,希望這位新教練能把桌球推廣開去,使它普及。
正當桌球日漸受注目,卻傳來下屆2014年仁川亞運取消桌球項目的消息,令三位女將非常失望。
有10年球齡的「大師姐」葉蘊姸表示,今屆廣州亞運新增女子桌球,下屆卻沒有了,但她們仍會爭取參加其他大型賽事。
正所謂「三個女人一個墟」,葉蘊姸和兩位拍檔在場外說個不停,但一到比賽便變得「穩重」,在亞運決賽面對沉重壓力,仍能發揮上佳水準,獲得傳媒的讚賞。
吳安儀說,兩位拍檔性格上比她成熟,像她親生姐姐一樣照顧她;事實上,三人互相扶持、鼓勵,這份團隊精神是致勝的關鍵。
她希望,香港能多舉辦國際性賽事,讓本地球手吸收更多經驗,提升香港桌球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