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曾德成談《清明上河圖》創作背景

2010年10月31日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在其網上專欄表示,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的創作意念震撼人心,並非單純的放大動畫版。這幅上海世博的「鎮館之寶」將挾譽來港,讓市民有機會更深入了解北宋盛時,冠蓋全球的中國文明。

 

     曾德成今天(10月31日)」以「智慧長河,香江掀浪」為題在其網上專欄「局長隨筆」撰文,表示《清明上河圖》蘊藏很多中國古老文明故事,不少人在觀看之前,會以為不過是把《清明上河圖》放大,而動態也畢竟是動畫而已,看過後卻莫不被這個創新的展出震懾。

 

     由於這幅巨型畫卷把原作面積放大700多倍,很多模糊了的細節,要經宋史以至各方面的專家仔細研究及認可後,再加工整理。電子動態版有很大的創作成分,單是圖中人物,已由原圖的814個增至1068個,所有人物穿戴的服飾及行為均有根有據,呈現出開封府的繁華熱鬧,還有當時世界的最發達文明。

 

     根據薛鳳旋教授的《中國城市及其文明的演變》一書,引述了Carrington Goodrich一個觀點:「北宋盛時的中國文明冠蓋全球。」北宋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及最文明的城市化的國度,按當時繁鬧的開封汴河大街實景繪成的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展現出經濟帶動城市發展的新動力,懾人的氣息通過動態的巨大畫面撲面而來。

 

     《清明上河圖》反映了至北宋時在建築、文化、交通、商貿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中華文明在當時的結晶。展覽期間將舉辦一系列公開講座,讓市民能對此有更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