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正檢視各項英語教學措施的成效,務求更有效地調動資源,進一步優化英語的學與教。
過去數月,大多數持分者都認同需要微調教學語言;微調的目的,是要讓不同能力、進度和需要的學生,循序漸進地在初中階段,在學科上增加接觸英語的機會,以順利銜接在高中及大專以英語學習的階段,以及消除在母語教學政策下,學校被分為「英中」「中中」的情況。
持分者並指出,在保障學生有效學習的大前提下,微調需要有秩序地進行,即是有條件地讓中學專業自決,以便學校享有更多自主及發展空間,因應學生的學習程度及學校情況,包括教師能力、支援配套等,選用合適的教學語言。
我們以教育統籌委員會2005年檢討後,提出的「學生能力」、「教師能力」和「學校支援配套」3項先決條件作為骨幹,擬訂微調的框架。
學校自決合適教學語言
在我們的構思中,會賦予學校彈性,讓學校在符合3項先決條件下,以分班╱分組╱分科╱分時段的多元模式,訂定專業的校本教學語言安排,目的是讓初中學生,可循序漸進地增加接觸學科英語的機會,有利銜接高中和專上的學習階段。
我們屬意的微調框架,大致是對「學生能力」的要求維持不變,但建議取消中中、英中的2分法。
我們會根據學校在過往兩年所收取的學生的中一入學前學科測驗成績,以每班需有85%的「前列40%」的學生為標準,來決定學校在中1有多少班別可完全享有彈性,採用專業校本自決教學語言安排。
意思是我們會將教育同工通稱「開班」數字,告知每間學校,作為學校專業規劃教學語言的安排的軟指標;我們不會硬性規定學校,必須一刀切地在這些班別採用全英語授課。
學校可按本身的情況、學生的學習進度及需要,和老師及其他支援配套,採用分班╱分組╱分科╱分時段選用合適的教學語言。
加強英語語境配套支援
就那些並非屬於上述類別的班別,學校須以母語教學為主,但我們會加強英語的語境。初步構思是讓學校在中1、中2、中3每級劃一在總課時,除英國語文科外,以不多於25%,進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多接觸學科的英語。
雖然「分科」採用英語教學,有違「學生能力」的要求,我傾向持開放的態度,容許學校一些彈性, 並會繼續聆聽各持份者對這方面的意見。
大部分持分者都認同及支持有關「教師能力」的要求,以確保初中課堂的教學質素;我們會繼續按教統會報告書所定下的英語資歷要求,維持不變。
我們對教師的教學專業能力,並無置疑,所關注的,主要是一向沿用母語於初中教學的老師,須要一些配套支援,協助他們轉向用英語授課;故此,會考慮為老師提供一些支援安排。
我們會要求學校將教學語言的安排,呈報教育局,並清晰地向家長和公眾交代。在監察方面,教育局會採用重點視學和其他現有的機制;如發現違規的學校,會向公眾公布。
冀明年年中前敲定安排
我必須強調,大家稱為「分班」安排,只是方案中的1個環節,「分班」絕不是學校唯一的出路。我們也沒有要求學校開設坊間所謂的「英文班」,因為即使是符合英語教學條件的班級,學校不一定要採用全英語授課。
學校可因應情況及配合學生需要,靈活採用「分科」、「分組」、「分時段」的不同模式以英語教學,故可以預見,不同學校會有不同的選擇及組合。
當然,我們不能立刻消除「標籤」效應,但有關的標籤效應,肯定不會如以往10年學校「中中」、「英中」2分下的明顯和強烈。
我們曾諮詢個別學校在微調方案實行後的校本措施,約60%的中中回應,當中只有1所學校,計劃在初中符合英語教學條件的班級,在所有科目全面以英語授課。
按過去收生數據,我們留意到在那些會有1班或以上符合英語教學條件的班級的學校當中,40%明確表示只會在某些科目以英語授課。
教學語言從來都是具爭議性的課題,涉及的持分者眾多,要達到以「母語教學,學好英語」,以及提升學生整體學習效能這目的,我們必須有秩序地推行微調,盡量平衡各方的意見和需要。
我期望明年1月中,向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匯報有關方案,再諮詢有關細節,務求在來年年中前,能敲定有關安排,以便在2010 - 11學年實施。
(以上是教育局局長孫明揚12月5日在香港中學校長會就「香港中學教學語言『微調方案』研討會」上發言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