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都會接觸到各種與科學有關的議題,例如氣象、公共�生、能源和環境污染等。不少商品的宣傳廣告,例如減肥乳液、美白面霜等,亦需要有科學知識才能判斷所言真偽。
因此,現代人必須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和批判思維,才能運用正確的資訊,在涉及個人、社會,以至全球的科學議題上權衡風險與利益,從而作出明智的決定。
以往,高中課程的科學教育被視作只為培訓未來的醫生、科學家或工程師等專才,以致出現文理分流的兩極化現象,不利學生的全人發展。
為回應時代的需要,新高中課程的科學教育會�重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生物、化學、物理等學科都加強了與科學、科技、社會和環境的連繫,而新開設的「綜合科學科」更提供多元化的科目組合,全面照顧不同性向和志趣的學生。
科目組合具靈活性
對科學興趣濃厚而有志在這方面進修或從事相關工作的學生,可繼續選修生物、化學、物理等課程。這些課程包括必修和選修部分。
必修部分讓學生在有關學術範疇內建立穩固的知識基礎,而選修部分則讓學生按興趣、能力和需要,深入研習某些必修部分的課題。
此外,學生亦可在專修生物、化學或物理其中1科的同時,以組合模式修讀其餘兩科的部分內容,例如專修生物科,同時修讀物理和化學組合而成的另1科,以獲得更全面的科學知識。
這樣,他們將有空間多修讀1個其他學習領域的科目,例如歷史、文學、體育等。
倘若學生志趣廣泛,希望對不同科學範疇都有所認識,則可修讀高中「綜合科學科」,該科已包涵物理、生物及化學的知識。
學生亦可藉此學習與生活有關的科學,再配合1 - 2個其他學習領域的科目,好能在多變的社會中靈活自處。
主題及形式生活化
高中「綜合科學科」�重引發學生對世界的好奇心,讓他們了解科學知識的產生過程和成立根據,明白現時的科學知識是古今科學家對自然現象探索所得的成果,培養他們對新事物持開放態度,學習如何審慎批判、查驗證據。
課程以主題形式設計,內容環繞學生熟悉的情境或議題,例如:「生命的化學基礎是什麼?」、「如何應用科學來提升短跑運動員的表現?」、「為何我們有時會生病?」、「核能是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等。
透過有系統的探究活動,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和觀念。
一如生物、化學、物理等課程,綜合科學課程已獲多個海外課程機構(包括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和荷蘭課程發展機構)認可和高度評價。
這些機構認為「綜合科學科」課程設計靈活,選材適切,並能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課程靈活銜接大學
3年高中、4年大學的新學制推行後,大專院校將有多1年時間,培育香港未來的棟樑。目前,各大學已�手籌劃,把大學1年級定為基礎年。
此外,收生準則和課程內容亦會相應調整,一些與科學相關的學科部門更表示樂意錄取修讀任何科學課程組合的學生。
這樣,學生在選修新高中課程時,可有更大彈性,無需過早分流。
新高中靈活開放的課程架構,讓學生可以按自己的性向和志趣,修讀不同類型、不同深度和廣度的多元化科學課程,有助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以上是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7月9日在教統局網頁「羅太與你共建新學制」專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