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問題在全世界都是備受關注的問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對於這個課題,當然也高度重視。促進就業是我們的施政重點之一。
經濟轉型、全球一體化、資訊科技普及、企業精簡架構,以至1998年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和去年爆發的「非典型肺炎」,令香港既要面對結構性失業問題,也要處理周期性失業所帶來的挑戰。
香港的就業情況從80、90年代的香港全民就業,到近年失業率一直徘徊在5%-8%之間。去年夏季,在「非典」的衝擊下,失業率更攀升到8.7%,創出新高,有31萬人失業。不過,情況已隨�經濟好轉而有所改善,最新的失業率是7.2%。
15-24歲青少年失業率最高
當整體失業率處於偏高的水平,缺乏工作技能和經驗的青少年,必定首當其衝。在所有年齡組別中,以15-24歲青少年的失業率為最高,達11.6%,人數有44,000人。
雖然青少年的失業率比總失業率還要高的情況在其他地區也頗常見,可是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
青少年失業問題的原因錯綜複雜,當中涉及勞工市場和個人的各種主觀和客觀因素,如勞工市場的供求情況,青年人個人的素質、學歷、技能、經驗和志向,以至家庭和朋輩的影響等等。
青少年長期失業,會引發種種社會和家庭問題,不僅導致社會成本增加,而且也浪費人力資源。面對這個問題,特區政府採取了開放的態度和務實的措施,以新思維積極回應。
在現今轉變快的勞工市場,年輕人除了要有學識外,還要具備各種可轉移的技能(如溝通技巧、資訊科技運用、商業知識等),以及積極的態度(如須靈活變通、終身學習等),方可在新經濟中立足。
為此,我們從根本做起,全力改革教育制度。為了讓青少年在傳統學術領域外作多元發展,特區政府已投入大量資源,為有意和有能力升學的學生提供學位和不同的進修途徑。
在2003-04年度,教育經費佔特區政府總開支差不多四分之一,金額高達610億港元(約78億美元)。
除了在2002年成立50億港元(約6億美元)的「持續進修基金」外,特區政府又剛剛成立了資歷架構,提供進修途徑和銜接安排,幫助推動終身學習。
推出多項計劃提升青年人就業能力
雖然教育改革是治本之道,但不能即時解決青少年的就業問題。因此,特區政府勞工處先後推出多項職前和在職培訓計劃,提升青年人的就業能力,為他們進入勞動力市場做好準備。
這些措施從構思到推行,都能全面配合就業市場的發展,強調包括政府、商界、社會服務界、專業及培訓團體、勞工組織等的跨界別「社會夥伴」間的協作,務求能動員整個社會,發揮協同效應。
針對青年人往往欠缺對其個人事業發展的周詳計劃,特區政府分別在1999年和2002年推出「青年職前綜合培訓-展翅計劃」和「青少年見習就業計劃」。
兩個計劃互相配合,互為銜接,按青少年的個別需要,通過非政府團體的參與,提供「一條龍」式的職前到在職培訓。推行兩個計劃每年需款約3億港元(約3,800萬美元)。
「展翅」為15-19歲的離校青少年提供多元化的職前培訓。培訓重點包括青少年入職前應具備的各項技能,如工作紀律、團隊合作精神、求職和人際技巧、電腦操作與運用和職業技能,還有求職輔導及工作實習等。
參加者可在專業社工的幫助下,按自己的志趣揀選合適的培訓課程。計劃推出至今,已培訓45,000多名青少年,學員的平均就業率近7成,可謂卓有成效。
總結了「展翅」的成功經驗,特區政府在2002年推出專為15-24歲,學歷在大學學位以下的青少年而設的「青見」,為他們安排6-12個月的在職培訓,內容包括傳授職前所需知識的導引課程、由專業社工提供的職業輔導及支援服務,以及以見習就業形式進行在職培訓和職外職業技能訓練。
為鼓勵更多企業聘用「青見」學員,凡參加計劃的僱主,每聘用1名學員,並委派資深員工擔任在職培訓的導師,可獲發每月2,000港元(約256美元)的培訓資助,為期最長12個月。
至於學員,不但可學到職業技能,更重要的是可累積寶貴經驗。學員還可獲最高4,000港元(約513美元)的津貼,報讀相關的技能課程,考取專業資格。
迄今,「青見」已為21,000多名學員安排在職培訓或其他工作機會,遠遠超過推出時定下兩年內為1萬名青少年提供培訓的目標。
「展翅」和「青見」都是實實在在的社會工程。兩個計劃共吸引到超過6,000名僱主,包括有規模的公司、中小型企業,和社會服務及教育機構的參與,成功結合政府、社會服務界和商界的力量。
參與計劃的學員除了接受培訓外,還可以獲得專業社工以個案管理方式提供指導、協助和支援,循序漸進地向事業的目標進發。兩個計劃深受社會人士的歡迎和支持,成效也得到肯定及高度的評價。
自僱是傳統受薪職位以外另一選擇
青少年需要有發展「多元智能」的更大空間,促進青少年就業也不能以單一策略來處理。在知識型經濟下,自僱是傳統受薪職位以外的另一選擇。
為了讓有志和有創意的青少年有系統地接受職業技能及基本自僱技巧兩方面的培訓,特區政府剛投入了3,000萬港元(約385萬美元),推行一項為期一年的「青年自僱支援計劃」。
計劃的目的,是協助1,000名青少年,在表演藝術、多媒體創作、個人形象設計及護理、資訊科技等行業,成為自僱者。
青少年是我們的寶貴資產。特區政府將繼續不遺餘力,起動社會各界,幫助他們就業。在裝備年輕人進入勞動力市場的過程中,除了知識和技能外,我們同時強調性格的磨練和全人發展,要他們有積極的態度和人生觀。
總的來說,特區政府正採取務實且有遠見的策略來促進就業。我們會繼續改善香港的營商環境,善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帶來的機遇,利用香港在地理位置及基礎設施上的優勢,發揮我們在珠三角、以至在國家和亞太區的經濟角色,吸引外資,振興經濟,創造就業機會。
我們又會致力通過培訓和再培訓,提升香港整體勞動人口的技能和競爭力,積極面對新經濟的挑戰。
(以上是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常任秘書長張建宗2004年4月30日在北京出席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與國際勞工組織合辦的「中國就業論壇」全體大會專題演說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