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040227tc11001
香港政府新聞網  
 香港政府新聞處網上採訪室
*
2004年2月29日
*
*
*

讀書提升個人情操和品味

*

     讀書在我生命中,佔了重要的位置。自幼受到父母薰陶,求學時期,即使挑燈夜讀,亦甘之如飴。課餘也喜歡以閱讀消閒。

 

     閱讀名人自傳,就像聽到他們在耳邊娓娓道出豐富的人生經歷;閱讀文學作品,就像跳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和他同歌共泣;閱讀歷史傳記,就像走進時光隧道,重溫人類和社會發展的過程;閱讀哲學書本,就像與先賢智者分享立身處世的真諦。

 

     讀書讓我可以和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時空穿梭漫遊,確是賞心樂事。

 

     最近重返大學校園,再嘗學生的滋味,雖然生活變得更忙碌,但感到非常充實,尤其是與一班同樣是兼讀的前線教師一起上課,更加感受到他們對求知的渴望。

 

     他們為「教好」學生而披星戴月,在辛勤工作一天之後仍然上課讀書,為學生樹立了終身學習的榜樣,也為教育改革注入新動力。

 

     然而,今天有些學生,卻將讀書視作苦差,只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有些學生囫圇吞棗地讀書,只是為了應付考試。

 

以引導授課代替灌輸

 

     因此,我們決意要更新教師的授課方法,以引導代替灌輸;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模式,以探索代替接收;也要改變應試文化,以求取知識代替求取分數。

 

     促進這些變化,目的是要令同學們領悟求學的真義,享受求知的樂趣。

 

     學習的路上布滿新鮮的事物,求知的樂趣來自不斷有新的發現和體會。年青人要多涉獵不同的知識領域,擴闊胸襟和視野。

 

     華人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在自傳中,便提及過他的父親(中國有名數學家楊武之),原來很早便察覺他有數理的天份,然而,當父親的一點也不�急,反而鼓勵兒子先閱讀《孟子》,希望能培養他「憂以天下、樂以天下」的心,為他往後長時間的科學研究事業,播下關心別人和社會福祉的種子。

 

孤「讀」也不感寂寞

 

     哲學家培根認為,讀書有3種作用:可以怡情、可以增添文采、可以培養能力。

 

     可見讀書除了能擴闊視野,加強對事物的判斷能力之外,更可以提升個人的情操和品味,在增進知識之餘,亦為生活添上豐富的色彩,就算是獨處一角,也不會有孤獨和寂寞的感覺。

 

     各位青年朋友,你們會不會把讀書作為上學的例行公事?有沒有嘗試閱讀不同領域的書刊,藉此擴闊自己的知識層面和視野?「難得入寶山,豈能空手回」?

 

     生活在香港這個資訊發達的「寶山」,希望大家都能夠盡情享受讀書的樂趣。

 

(以上為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229日在網頁上發表的「給青年的十封信 -- 之七」。)

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